更新时间:2025 07 04 01:01:18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3次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备要》:其功皆能破气。治胸痹结胸,食积五膈,痰癖症结,呕逆咳嗽,水肿胁胀(肝郁),泻痢淋闭,痔肿肠风。除风去痹(辛散风),开胃健脾。
2、《本草便读》:泻痰破积,承气赖之以先声;导水行瘀,金匮取之而下达。治痞坚之峻剂,攻气分之神丹。
3、《本草乘雅半偈》: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4、《本草崇原》: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5、《本草撮要》:功专破积下痰多得白术去痰饮;得栝蒌消痞结;得皂角通大便;得参、术、干姜则益气;得硝、黄、牵牛则破气。
6、《本草分经》:苦酸微寒,破气行痰,消痞止喘,利胸膈宽肠胃。
7、《本草经解》: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麸炒)
8、《本草经集注》: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9、《本草蒙筌》:泻肺脏,宽大肠。结气胸中,两胁关节并利;破痰癖积聚,宿食亦推。
10、《本草新编》:枳壳性缓而治高,高者主气,治在胸膈。枳实性速而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胸中痞,肺气结也,用枳壳于桔梗之中,使之升提而上消。心下痞,脾血积也,用枳实于白术之内,使之荡涤而下化。
11、《本草易读》:下气消食,开积破结。除胸胁痰癖,疗心腹痞满。退皮内之风痒,除胃中之湿热。止泻痢而平喘嗽,通停水而散败血,长肌肉而利脏腑,除阴痿而止胁痛。逐痰饮,消痞食,有冲墙破壁之力也。
12、《本草择要纲目》:利五脏,除寒热结;破胀实,解伤寒结胸,去胃中湿热,盖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
13、《得配本草》:破结气,消坚积,泄下焦湿热,除中脘火邪,止上气喘咳。治结胸痞满,痰癖症结,水肿胁胀,胸腹闭痛,呕逆泻痢。配芍药,治腹痛。配黄,治肠风下血。佐大黄,推邪秽。佐蒌仁,消痞结。
14、《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消胸中之癖满,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坚积,除腹胀,消宿食,定喘咳,下气逆。
15、《名医别录》:主除胸胁淡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16、《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御览》作痰,非),除寒热结,止利(旧作痢,《御览》作利,是),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17、《本草纲目》:大抵其功能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
18、《药鉴》:能消胃中之虚痞,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坚积。仲景加承气汤内,取疏通破结之功。丹溪入泻痰药中,有推墙倒壁之能。欲益气,则佐以参术。欲破气,则佐以硝黄。
19、《药笼小品》:摩坚破滞,能坠至高之气。性猛而悍,小陷胸用之,泻胸痞如神。
20、《药征》:主治结实之毒也。旁治胸满胸痹、腹满腹痛。
21、《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痈,逆气,胁风痛,胃气,止溏泄,明目。
22、《冯氏锦囊秘录》:枳实,实小性酷而速,治下主血,凡心腹痞满胀闷,宿食坚积,稠痰积血,有疏通破结之功,倒壁冲墙之捷。
23、《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消胸中之虚痞;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坚积。
24、《顾松园医镜》:破气散结,消积导滞,痰也食也,停水败血也,气行而尽消;咳者喘者,呕逆腹痛者,气利而咸止。解伤寒结胸,除心下痞满。
25、《医学入门》:逐停水,消痰饮,宽胸胁,安胃气,止喘逆,破积聚,利五脏,除寒热结,功同枳壳。
26、《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27、《珍珠囊》:去胃中湿热。
28、《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
29、《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
30、《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
31、《药性本草》:“主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壅塞。”
32、《开宝本草》:“散留结胸膈痰滞,消肿满逐水。”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挥发油、辛弗林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辛弗林不得少于0.30%。
2、作用:本品有调节胃肠道运动、增强心肌收缩力、镇痛、升高血压、抗溃疡、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
在中医眼中,汗有多重要?《十问歌》里,首先便是“一问寒热二问汗”。可见汗液在病情诊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适当地出汗,并非坏事。出汗可以散热,可以散寒,还可
补虚药之补阴药 补虚药: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根据补虚药在性能、功效及主治
中药里面有一些是全身或几个部分都可入药的植物或动物。不同的药用部位表现出不同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这也是中药里面比较神奇的一件事。今天讲的是枸杞。古书有记载:“
1。使用形状工具绘制基本图形1。打开文档文档,单击“插入”选项卡,查找并单击“形状”工具。2。在弹出形状列表中,选择所需的图形类型,例如矩形,圆,线等。3。单击
一斤黑枸杞动辄上千元,是谁给它的勇气?相信不少人都吃过枸杞,但是黑枸杞吃过的人可就不多了,顾名思义,黑枸杞就是黑色的枸杞,不过它的价格并不便宜,曾卖到过上千元一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宁夏。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生用。[药性]:甘、平。归肝
用户评论
我最近在学习中药,枳实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意思。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直对中医很有兴趣,这种“中药古今研究”的课程好像很值得一听。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枳实的功效是什么,可以调理哪里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一下枳实在古代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中医的同学们肯定要关注这种类型的研究,对专业学习很有帮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中药很有讲究,这种古今对比能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了解更多枳实的故事和它的作用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医真是博大精深,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枳实竟然有那么多故事和研究价值。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老师能够将中药的原理简单易懂地讲解给大家听。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课程可能对学习中医的人很有用,特别是那些想深入了解中药历史文化的同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医养生离不开中药,所以研究枳实很有意义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只知道一些简单的中药,现在越来越想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和原理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习中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多关注一些这类课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了解更多关于枳实的研究成果,也许能为我们提供更多治疗方案。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种课程能够吸引更多人对中医感兴趣,促进其发展。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药古今研究很有深度,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医的传承和进步。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正准备学习中医,这类课程正好可以作为入门基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主题的课程应该会很受欢迎,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养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关于枳实的相关资料学习,了解它的使用范围和治疗效果。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