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 07 03 23:21:39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2次
枳实与枳壳本是一种植物,很多人觉得功用一致,但其实差别很大,运用错误,则会生南辕北辙之患。具体功效差异如下:
枳壳则是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秋采故能收金秋之气,愈熟则愈浮,故能散肺金之结气;
枳实是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夏收,故能得夏令之威。脾为土脏,故能下行,推荡脾中之积滞。
枳壳性缓,能治高,治上,高者主气,多治在心膈、胸胁。所以凡是胸中痞结,肺气不通,用枳壳配合上桔梗,就能够使枳壳升提而病邪上消;
枳实性速,擅治下,下者主血,多治在心腹。如果是胃中痞塞不舒,多是脾血积,用枳实配合上白术,使之荡涤而下化。
枳实亦能攻坚,比如配上大黄,则为破敌之先锋,如方剂中的大承气汤,而枳壳更多的则是居中调和之剂,仅可以攻城内(胸中)之病邪,如柴胡疏肝散。
二者俱有流通破结之功,倒壁推墙之用。故人体凡有积滞壅塞、痰结瘕痞,必须用之,但须分明在上还是在下,且二者不能混用、同用。尤其是枳实,用之更需辨明人体虚实,一般腹中疼痛,而不能手按,或是舌苔红黑者,多数实证,方可放心的使用。
在中医眼中,汗有多重要?《十问歌》里,首先便是“一问寒热二问汗”。可见汗液在病情诊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适当地出汗,并非坏事。出汗可以散热,可以散寒,还可
补虚药之补阴药 补虚药: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根据补虚药在性能、功效及主治
中药里面有一些是全身或几个部分都可入药的植物或动物。不同的药用部位表现出不同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这也是中药里面比较神奇的一件事。今天讲的是枸杞。古书有记载:“
1。使用形状工具绘制基本图形1。打开文档文档,单击“插入”选项卡,查找并单击“形状”工具。2。在弹出形状列表中,选择所需的图形类型,例如矩形,圆,线等。3。单击
一斤黑枸杞动辄上千元,是谁给它的勇气?相信不少人都吃过枸杞,但是黑枸杞吃过的人可就不多了,顾名思义,黑枸杞就是黑色的枸杞,不过它的价格并不便宜,曾卖到过上千元一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宁夏。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生用。[药性]:甘、平。归肝
用户评论
感觉做这个系列真好,可以慢慢了解到中医那些奥妙之处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味型的知识很有意思。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食疗很重要,尤其要善加利用这些中药材的功效。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枳壳和枳实都是常用的中药,没想到它们竟然有这么多妙用。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这个标题感觉很不错,每天学一点中药确实是有帮助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想学习做一些药膳,这样能更好地用药食养生保健。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也有尝试过使用枳壳和枳实制作茶饮,觉得挺好喝的,并且感觉身体舒适了一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医确实很有学问,希望通过学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养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平时要注重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中药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中医中药的知识需要慢慢积累,这个系列课程应该很适合我慢慢入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就感觉体内气滞不畅,想尝试看看用枳壳或枳实的药膳来疏通一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枳壳和枳实具体有什么功效,可以缓解哪些症状?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个系列能够介绍一些常用的药膳食谱,方便我以后在家中制作。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中医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做这个课程真的很用心,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更容易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天学点味中药,既能提高我的健康知识水平,又能让我生活更加规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个系列能够普及中医养生的理念,让人们更好地关注身体健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中医不仅仅是为了治病,更是为了提升自身修养和健康意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