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资讯

北八宝山公墓?儿子故意将骨灰盒颠倒放进八宝山公墓

更新时间:2025 08 25 05:22:40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8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北八宝山公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儿子故意将骨灰盒颠倒放进八宝山公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从元帅到士兵,被授予军衔,佩戴勋章,充满着荣耀。

2、作为十大将的最后一位,许光达将军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时,向中央军委上书请求降衔。他对夫人邹靖华说:“多少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将满腔热血洒在了解放事业的战场,我的这顶‘乌纱帽’是建立在他们流血牺牲基础上的。”

3、他先向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贺龙提出降衔后,贺龙诚恳地对他说道:“你是黄埔五期的老资格,还有苏联红军的经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好几次差点掉脑壳,评你为大将,这是组织考虑的事情,你服从就是了。”

北八宝山公墓?儿子故意将骨灰盒颠倒放进八宝山公墓

4、此后,许光达又向毛主席等领导写了一封《降衔申请书》,一番情深意切的话令人感动:

5、“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6、“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的明镜。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明天下扬。”

7、尽管许光达多次申请降衔,但党中央、中央军委并拒绝了他的提议,为此,许光达又主动申请降一级自己的工资。

8、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许光达将军为党和国家作出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历史已经证明,他无愧于大将这一军衔。

9、1925年9月,许光达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奉党组织命令,许光达赴南昌参加起义。然而,当他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撤离。赶上起义部队后,许光达在三河坝战斗中被炮弹炸成重伤,同时也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10、1928年春,许光达养好了伤,也与党接上了关系。根据党组织安排,许光达抵达安徽寿县,并秘密从事兵运工作。然而,没过多久便因身份暴露被迫辗转各地躲避。期间,许光达看着滚滚长江,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济阳河。

11、自离家以来,他已经多年不曾跟家里通过信了。于是,他跟其他同志们说了一声,请了个假回家探亲去了。

12、一天晚上,许光达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萝卜冲。家里还是当初那个样子,但父亲却老了不少。当他站在门外,高声喊着“爹”时,父亲久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儿子走到他面前,他才反应过来。

13、许光达在家住了两天后,父亲问起了他和桃妹子的婚事。桃妹子是邹希鲁老先生的女儿,名叫邹靖华。邹靖华从小没有母亲,邹老先生为了不让桃妹子被卖掉,小时候便给她订了门亲事。对象就是许光达,许光达是邹老先生的得意门生,两人定亲时,许光达14岁。

14、这次许光达回家,已经过了几年,桃妹子也已15岁了。邹老先生在一个同学的保举下,担任河北省清河县县长,桃妹子则寄住在大哥家里,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她每天靠绣花挣点钱。总是寄住在别人家里也不合适,也不能让她就这样等下去。于是,1928年10月,许光达和邹靖华结婚了。

15、婚后,许光达几乎每天以看同学、见朋友为借口去长沙城里,到底是干什么,没有人知道,家里人也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

16、邹靖华看着丈夫每天早出晚归,敏感地觉察到他有事情,每次想要问个究竟时,又看着满脸疲惫的丈夫只好放弃了。

17、邹靖华这次的任务是去西北军中,长沙城里有几名同志在等他。他每天去长沙城就是为了跟同志们商量事情。

18、婚后第十天,武汉特务机关给长沙警备司令部发去了一封电报:“顷获匪犯供称,长沙东乡许德华(许光达原名)系共党分子,速缉拿归案。”

19、长沙警备司令部的谢立仁看到这一消息后,急忙找了个借口回家,告诉了妻子,并让她急忙去萝卜冲报信。

20、当送信的老倌子赶到许光达家,告诉他消息时,家里人十分震惊。邹靖华惊恐地问道:“你真是共产党吗?”

21、“我在长沙师范读书时就已经加入共产党了。”

22、邹靖华也顾不上再细问,急忙打包了一个小包袱,塞到了他的手里,哽咽地说道:“你快走,走得越远越好。”

23、许光达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安慰的话,一狠心便离开了家。夫妻俩都没想到,这次分别后,他们再次重逢竟然是在十年后。

24、1932年夏,许光达因身受重伤被送往苏联治疗,后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1937年11月,在王稼祥等人的安排下,许光达回到了延安。一到延安,他便迫不及待地去见老首长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同志。

25、当贺龙一见到他,立即给了他一个拥抱,高兴地说道:“好啊,你个许光达,国民党打了你一枪,却救了你一条命,别人挨一枪是祸,你挨一枪是福。”

26、在延安期间,许光达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的训练部长、教育长。担任抗大教育长期间,许光达跟分别十年之久的妻子终于重逢。

27、一天晚上,一批敌占区的青年来到了延安,暂住在延安的一个旅社里。连日奔波让大家都很疲惫,女房间的人们正准备躺下休息时,突然走进来一个穿着军装的小战士,问道:“你们中有谁叫邹靖华?”

28、“我。”说着,邹靖华起身来到了小战士的身边,追问道:“谁找我呢?”

29、邹靖华一听,眼睛亮了起来。随即,他就见到了一位高大的军人走了进来。借着微弱的灯光,邹靖华一眼便认出了他就是许光达。

30、许光达是如何知道邹靖华来到延安的呢?原来,邹靖华在来延安时途经八路军在西安的办事处,她曾向林伯渠打听许光达的消息。林伯渠在听说两人的经历后,便给许光达发去了一封电报。

31、许光达接到电报后,十分高兴,在和妻子失去联系的几年里,终于要重逢了。更令人欣喜的是,邹靖华也要开始自己的革命生涯了。

32、1949年冬,许光达跟随彭德怀来到北京。期间,中央领导曾与他谈起工作问题:“军委领导有意让你来组建装甲兵。”

33、一天,彭德怀又亲自许光达夫妇一起共进午餐,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等问题上下达了很多指示,并鼓励他要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努力。许光达听后,深受鼓舞,他当即表态:“军委让我搞装甲兵,我后半辈子一定把心血花在装甲兵上。”

34、1950年5月,许光达奉命重返北京,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5、当时,坦克都是从国民党部队缴获的,第三、四野战军均有一个坦克大队,华北也有一点,但人数不多。要想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装甲兵,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此,许光达找来这几支坦克部队的领导,同他们进行一番长谈,共同制定出了一个可行的计划。

36、首先,许光达决定先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分别是按统一编制整编部队和抓干部培养。随后,又成立了兵种领导机关。不久,他又亲自赶赴天津,主持组建了解放军第一所培养装甲兵干部的坦克学校。此后,他又负责组建了三个编练基地和四所坦克修理工厂,装甲兵这一现代化兵种的建设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一步步走上正轨。

37、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央军委、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领导下赴朝参战。

38、1951年1月,许光达深入前线进行实地调查。回国后,他立即组织了志愿军后续坦克队入朝作战,针对作战部队的战场集结、作战使用以及技术保障等做了充分考虑和周密布置。

39、同年11月,许光达主持制定了装甲部队三年建军规划。正如当初他所承诺的“后半辈子一定把心血花在装甲兵上”,如今,他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承诺。

40、遗憾的是,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许光达建设装甲兵的愿望也逐渐破灭。

41、1966年,随着运动的深入,一向庄严的装甲兵机关大院也开始受到冲击。大院里,机关办公楼下到处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大字报,人们更是无休止地辩论、争吵。

42、同年11月28日,一些人来到装甲兵机关找到许光达,对他说道:“我们要在院内召开批判大会,装甲兵黄政委在工程兵学院期间,生活作风不检点,现在也该清算他的问题了。”这些人坚持要给黄政委戴高帽、挂牌子。

43、许光达见状,表示:“会可以开,意见也可以提,要注意大的问题,至于生活作风,我们党委会可以开会处理。”

44、经过一番协商,当晚,装甲兵礼堂召开了大会,许光达和装甲兵领导均到会参加。然而,会议期间,这些人违背当初协商的条件,突然拿出纸糊的高帽子要给黄政委戴上。许光达当即意识到情况有变化,立即上前制止。

45、但没想到,这些人竟用力推开他,并高声怒吼道:“走开,这不关你的事。”

46、“是你们不守信用,无组织无纪律。要戴高帽就先给我戴。”许光达一边说着,一边上前去抢帽子。由于情绪太过激动,许光达心脏病突然发作,直直倒了下去。

47、台上的人见状,立即忙着抢救许光达,并把他送到了解放军总医院。幸运的是,在医护人员的抢救下,许光达渐渐睁开了眼睛,清醒了过来。

48、1967年,新年刚刚过去,许光达便又一次受到了冲击。1月16日,许光达要回装甲兵司令部主持一个重要会议。当晚,儿子许延滨、儿媳曾正魁恰好在家,他们跟父亲讲着最近外面发生的事情,许光达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但心里却十分焦虑。

49、邹靖华感受到许光达十分不安,安慰他说:“你不用担心,忧虑过多对你身体也不好。以后,你还是在医院养病,少回来,眼不见为净。”

50、然而,正当许光达回医院时,却被一些机关干部和军校的几名年轻人找上了门,他们不客气地说道:“许光达,走,到办公室回答问题。”

51、邹靖华当即觉得情况不妙,她走了过去,说道:“司令员有病,正在住院。病好了以后再去回答你们的问题。”

52、许光达不愿纠缠,十分平静地说道:“好,今晚我可以跟你们去回答问题。”说着,他又转身对妻子说道:“放心,没事。”

53、没想到的是,身为中央委员的许光达被带走后,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关押了起来。期间,许光达没有丝毫恼怒,反而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问题了。

54、3月31日,被关押两个多月后,许光达又不明不白地被释放了。回家后,许光达让妻子和孩子们帮忙,把自己过去发表过的文章收集在一起,让他们帮忙查找错误。

55、8月14日,许光达的检查材料上交后不久,他再次被带走了。临走前,他交代儿子和儿媳说:“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爸爸的一生交给了党,你们也应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

56、说完,许光达昂首挺胸准备去迎接新的考验。在被关押期间,许光达遭受到了许多残酷的审讯和折磨。

57、据有关资料显示,1968年11月中旬到住院,两个月里,专案组不顾许光达已经病重的现实情况,将病房当做牢房,加紧对他进行审讯,并逼他写材料。

58、在第一次住院的78天里,他被审讯29次,逼写材料29次。住院后21天里,审讯8次,写材料7次。第二次住院时,许光达已经生命垂危,但仍然有审讯活动。

59、1969年6月3日,许光达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去世当晚,许光达的儿子许延滨被专案组扣到办公室谈话,因此,许光达临终前没能见到家人。

60、当许光达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专案组的人这才问许延滨:“你去不去看遗体?”

61、“去。”许延滨强忍悲痛,坚定地说道。

62、到了医院后,许延滨又被安排坐在病号食堂等待,一直等到12点,他还没见到父亲的遗体。这时,专案组组长徐浩进来通知他说:“天气太热,已送到太平间,明天再看。”

63、6月4日一大早,许延滨夫妇带着女儿来到了医院的太平间。许延滨准备走上前去看一看父亲时,却被专案组的人员拦着不让走近。许延滨硬是闯了过去,他刚揭开衣服想要细细察看一下父亲身上的伤时,再次被制止了。

64、许延滨当即问道:“什么时候火化,我要去。”

65、“我有三个条件。第一条,要求尸检;第二条,我们要看尸检报告;第三条,没有我们的人参加,不准火化。否则,我们不再死亡通知书上签字。”

66、“你们不签,我们签。你提出的这些条件,我们研究一下再答复你。”

67、就这样,许延滨夫妇被强行送走,许光达的尸体也被送到了火葬场。

68、许光达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周总理向毛主席作了报告,毛主席当即批示道:“许光达同志的骨灰盒应该放在他应该放的地方。”

69、应该放的地方指的就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70、6月30日,专案组的人找到许光达的家属,表示他们可以同专案组人员一起送许光达的骨灰盒去八宝山革命公墓:“许光达是贺龙的人,他跟着贺龙是犯有严重罪行的,但由于林副统帅的关心,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骨灰盒可以放进八宝山革命公墓。”

71、专案组的话简直一派胡言,这分明是毛主席亲自下达的批示。

72、为了表示抗议,邹靖华只让儿子许延滨参与送骨灰盒,她说:“你去捧爸爸的骨灰盒,你爸爸是清白之身,别让那帮家伙给玷污了。”

73、许延滨捧着许光达的骨灰盒来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骨灰盒放在了徐特立的骨灰盒旁。

74、这时,专案组人员突然冲着许延滨喊道:“许延滨,你把骨灰盒放颠倒了。”

75、实际上,这是许延滨故意为之的,他将镶有照片的那面放在了里面。他转过头,对那些人说道:“放颠倒了,你们再给颠倒过来吧。”说完,他便走出了墓室。

76、许延滨这样做是相信:颠倒的历史,有一天也终究会颠倒过来的。

77、1977年6月3日,颠倒的历史终于被颠倒过来了,中央军委签发六号文件为许光达昭雪清白。6月9日,覆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的许光达的骨灰盒被庄重地放进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许光达将军终于可以安息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公墓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