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资讯

骨灰 植树(树葬的利弊)

更新时间:2025 08 12 00:22:25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144次

 

如何劝说父亲让他接受身后用骨灰植树安葬的事情

主要看老人家对自己身后采用哪种葬法的看法。如果他对葬礼习俗采用环保的方法比较认同的话,平时可不经意的开玩笑试提一下,如果他认为没问题,那就基本没问题,如果他强烈反对,那也没必要强逼老人家。

海葬树葬要什么手续

树葬手续:市民只需交纳315元,就可以在“安息林”里认领一棵柏树,将死者骨灰撒在树下,同时工作人员会将死者的名字刻在公用纪念碑上。其中,300元作为安葬费用,并发给玉函山公墓“树葬”的证件,另外15元是纪念碑刻字费用。外地的可以。将骨灰撒在树下,而骨灰盒不能随同埋葬是因为树葬是为移风易俗,就需要市民改变旧的埋葬观念,同时也是为防止死者亲属擅自将死者骨灰挖出,破坏树木的生长。树葬是将火化后的骨灰埋入地下,在地上不围墓地,不垒坟头,只在地上植树的殡葬方式。死者与树木融为一体,每人可省地1平方米。

海葬手续:目前,海葬有两种方式——公益性海葬和个性化海葬。公益性海葬为多人海葬,一次海葬15人,有1000元和1800元两个收费价格。个性化海葬为私人海葬,允许4位家属随船出海,根据天气情况可以较为自由地约定出海时间,价格为4000元。如果逝者为青岛市户籍,则拥有1000元的海葬减免费用。

海葬活动的具体流程为:第一步,现场预约海葬;第二步,海葬办公室提前几天通知海葬手续办理时间、地点、需提交的资料,家属准备材料;第三步,家属按照通知时间到海葬办公室办理海葬手续;第四步,第二天上午8时,家属参加在青岛市殡仪馆内举行的海祭仪式;第五步,家属有序登上大巴车,前往码头;第六步,家属登船出海,到达指定海域后进行海葬活动;第七步,海葬活动结束,家属自行返家。

骨灰 植树(树葬的利弊)

为什么墓地上要种树

墓地上植树,其源不详。从史料上看,至少春秋时已有。

《春秋》上记:“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

用“冢木已拱”来骂人,意思是他早就该死了(墓上树都已经长很高了)。可见在当时,墓上种树是常态,否则一般人听不懂。

在墓地上种树,可能是为了追求风水,但也有现实功用。因为树木有较强的吸尘杀菌作用,尸体埋入土中,易造成污染,墓中细菌生命力极强,一些缺乏树木的坟地会发出恶臭,对于前来祭拜的人有害。种树可以抵消这种伤害,特别是松树和柏树,它们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具较强的杀菌作用,所以松树和柏树是传统墓地的“标配”。

其实,能不能在墓上植松,还有身份限制,据宋代《三礼图集注》称:天子坟树以松,诸侯树以柏,大夫树以药草,士树以槐,庶人树以杨柳。需要说明的是,药草、槐、杨柳都有杀菌作用,不过这么具体而微的规定,恐怕很难落实。

汉代习俗,普通住宅的庭院中必须植树,否则受罚,《汉书·食货志》称:“《周官》税民……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意思是城中住宅,庭院中不种树种菜的,要交三个男丁的人头税,在当时也算一笔巨款了。

古人事死如生,将逝者看成另一种形式的生者,既然活人的住宅要种树,则死人的墓地也应该种树。

明清时期,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人口逐渐增加,环境日趋恶劣,在平原地带已难找到自然林,所以人们往往把墓地作为绿化的重点,但多是经济树种,所谓“陂沟、道路、藂苴、丘坟,不可树谷者,树以材木。春发枯槁,夏发荥叶,秋发实□,冬发薪烝,以匡穷困”。

由于有了经济利益,明清时随便攀折他人墓上树木,会被视为挑衅。明代乡约中往往会写上“”坟山之树木荣,则祖宗之神灵安。祖宗之神灵安,则子孙之福祥应“,用信仰的方式将利益诉求合法化。

树葬的利弊

树葬有利无弊。首先是节检,树葬连棺材或骨灰盒都不要。直接将骨灰散到树坑就是了。此外是环保。骨灰不外露,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树长大以后还可以绿化环境。

你愿意在死后抛洒骨灰吗,还是更愿意土葬

謝邀回答土葬与火化是习俗与风尚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前者过于繁杂,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价值取向,也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虽有认同,但不取向。后者简单,于情于理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国家提倡,且有政策优惠,不给后人增加任何经济负担。作为我,一个普通百姓,也学学伟人的做法,火化骨灰海撒,回归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青山绿水最后笑一笑。

标签: 公墓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