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资讯

过史公墓古诗翻译,一抔遗恨对山河

更新时间:2025 08 08 19:06:02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18次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过史公墓古诗翻译的一些知识点,和一抔遗恨对山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这段时间,一直被工作上的各种指标压迫着,所以一直没有把在扬州的游玩记录撰写结束。好不容易等到国庆节放假,总算有点时间可以继续自己的事情了!虽然,放假的最后的一天得到了对自己不太好的消息,但终究还是想通了,这个世界上谁都无法避免会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人类行为,只要能找到应对的方法就大可不必在意,再加上我本身就是那种对生活更为注重的人,所以怎么可能让一件事影响了这八天的超长假期。

2、继续扬州行程。从个园出来,向左沿着一条河走大概十分钟就到了“史可法纪念馆”。穿过一座石桥,便是纪念馆的正门。经过两扇沉重的黑色大门,院正中为“飨堂”,堂前两边悬清张尔荩撰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堂内明间有云纹形梅花罩格,上悬“气壮山河”横匾。飨堂内端坐着史公的雕像,沉着之概,深思之神,使人仿佛见到“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扇,冬不裘,寝不解衣”的一代忠臣;墓园内绿柳、翠竹、劲松、寒梅,清幽而肃穆,幽雅且宁静,飨堂前两珠银杏,已有200多年历史,粗大、高直、浓荫蔽天,犹如两杆旗帜,亦似两方丰碑,为墓园添色,为史公壮威;遗墨厅中,有史公《复多尔衮书》、《临难家书》,有他的墨迹联对:“琴书游戏六千里,诗酒清狂四十年”,“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斗酒纵观廿一只,炉香静对十三经。”尽管有些是拓本,但史公的遒劲笔力、豪放的气概充溢字里行间。梅亭前,池塘一方,池塘之北正是梅花岭,岭上寒梅虬劲,香溢池水,端坐亭内,漫步池边,“千朵梅花满池水,一弯明月半亭风”的诗情画意顿时涌出,令人陶醉其间,乐而忘返。

3、1644年,满清铁蹄一路南下。曾经百无一用的南京留都官员成了大明王朝最后的稻草。惊慌失措的南明官员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经过短时间的权力争斗,拥立明神宗的孙子、崇祯皇帝的堂弟福王朱由崧继承大统,是为弘光帝,以图为大明延续国祚。作为留守第一重臣的史可法却受到“东林党”同党中人的掣肘在拥立新帝过程中犯下了最为致命的错误。他开始属意桂王,又被东林党人教唆推举潞王,最终在其他将领威逼下才转头支持福王。本可坐收“拥立天子”之功的他在摇摆不定间却站到了新皇帝的对立面,彼时或已注定其最终的结局。

过史公墓古诗翻译,一抔遗恨对山河

4、弘光皇帝登基后不久,便命史以督师的身份离开朝廷,经营江北。在近一年时间里,史可法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清军一到,江北四镇投降了三镇,扬州战役也没有组织起有效抵抗,导致扬州不到半天就宣告失守。在大顺、大清和南明三国博弈中,南明政权占据着人力、物力的优势,国力最强。当时,它还控制着淮河以南地区,这里乃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且没有经受李自成的战乱。1645年4月,清军分别从山东南下沿运河、河南东下南进、湖北顺江而下,东、中、西三路大军对南明发起总攻。面对重兵压境,史可法方寸大乱,竟然一天之内三次发令箭。更为严重的是对军队首领日常妥协、软弱,地方守将毫无抵抗,或望风而逃,或投降清军,包括所谓四大军区中的重要将领。后来统计投降清军的总兵23名、副将47名,马步兵近24万,远超清军人数。

5、5月13日,清军兵临扬州城下。史可法让各地派援兵,竟然没有一路援军到来。而原来史可法统领的南明将领也已伙同清军开始攻城。面对城外清军和曾经的大明军队,史可法虽然拒绝了招降,但对于如何抵抗,依然毫无主意。当看到部下有人投降,他的回答是“如欲富贵,请各自便。”至此,他早已心灰意冷,只是在等待以身殉国的时间而已。

6、5月20日,在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俘后遇难,一同宁死不屈的还有扬州总兵刘肇基、知府任民育等。

7、6月16日,清军抵达南京,弘光皇帝逃窜,余下人员开城投降。

过史公墓古诗翻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抔遗恨对山河、过史公墓古诗翻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公墓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