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 08 15 12:01:59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1次
上周营养科门诊,58 岁的李阿姨攥着体检报告眉头紧锁。三个月前她开始每天服用某品牌复合维生素,想着 “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预防衰老”,没想到最新化验结果显示 “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异常”,医生建议她暂停服用。“网上都说复合维生素能抗癌防痴呆,怎么反而吃出问题了?” 李阿姨的困惑,正是当下许多中老年人对保健药品的共同疑问。
复合维生素的热潮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一篇 “维生素 E 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的研究发表,这类保健品迅速成为家庭药箱的常客。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2022 年 25-55 岁人群中,37.6% 的人长期服用复合维生素,其中 45 岁以上女性占比超过 60%。
然而 2018 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一项覆盖 16 万人的长期追踪研究却泼了冷水:长期服用含 β- 胡萝卜素的复合维生素,可能使吸烟者肺癌风险升高 18%;过量摄入维生素 A、E 则与老年女性骨折风险增加相关。这与李阿姨的遭遇形成呼应 —— 她服用的产品说明书显示,每片含维生素 A 8000 国际单位,远超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成年女性每日 3000 国际单位的上限。
“补充剂不是安全无害的‘营养糖’。” 营养科张医生拿起李阿姨的药瓶解释,“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有严格阈值,脂溶性维生素(A、D、E、K)会在体内蓄积,长期过量易引发毒性反应。” 这打破了许多人 “吃总比不吃好” 的认知误区。
张医生打开电脑调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图谱:“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完全能获取所需维生素。真正需要补充的,是三类特殊人群。”
外卖骑手小王就是典型案例。他每日三餐靠便利店解决,蔬菜摄入不足推荐量的 1/3。2020 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研究显示,这类维生素 B2、叶酸缺乏率超过 40% 的人群,合理服用复合维生素可使疲劳感降低 23%,口腔溃疡发生率下降 58%。“但必须选择标注‘中国居民推荐剂量’的产品,每日维生素 C 不超过 100mg,锌元素不超过 15mg。” 张医生特别提醒。
孕妇和更年期女性是另两类重点人群。妇产科数据显示,孕期叶酸缺乏会使胎儿神经管畸形风险增加 3 倍,而复合维生素中的 0.4mg 叶酸制剂,已被证实可降低 85% 的发病风险。50 岁以上女性因胃黏膜萎缩,维生素 B12 吸收率下降 40%,补充剂中的甲钴胺形式更易被人体利用。
在肿瘤病房,术后患者王大叔正在服用医生开具的复合维生素。《肿瘤营养学杂志》2021 年研究表明,放化疗期间人体对维生素 C 的需求增加 200%,适量补充可减轻黏膜损伤程度。但张医生强调:“必须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擅自服用可能干扰治疗药物代谢。”
李阿姨的药盒里,除了复合维生素还有钙片、鱼油和大豆异黄酮。“这正是最危险的做法。” 张医生指出,多种补充剂叠加可能导致成分过量 —— 她曾接诊过一位每日服用 5 种保健品的患者,因维生素 D 累计摄入达 4000IU / 日,出现了高钙血症和肾功能损伤。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调查发现,60% 的长期服用者存在 “反正吃了保健品,饮食随便对付” 的心理。事实上,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活性更高,且富含植物营养素(如蔬菜中的类黄酮、水果中的花青素),这些是补充剂无法替代的。菠菜中的叶酸生物利用率比合成剂高 15%,橙子中的维生素 C 与膳食纤维协同作用,抗氧化效果提升 30%。
市场上某进口品牌复合维生素,其维生素 A 含量按美国推荐量(RDA)设计,比中国标准高出 60%。“欧美人体格差异和饮食结构不同,直接照搬国外剂量易出问题。” 张医生建议,选择标注 “国食健字” 且成分表明确标注 “中国居民推荐摄入量 %” 的产品,重点关注每日营养素总量不超过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的 1/2。
正在服用慢性病药物的人群需格外谨慎。《药物相互作用大典》记载,维生素 K 会对抗抗凝药华法林的效果,维生素 E 可能增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增加出血风险。李阿姨的女儿正在哺乳期,张医生特别提醒:“哺乳期女性服用前需咨询医生,部分脂溶性维生素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目送李阿姨离开时,张医生在病历上写下:“复合维生素是营养不良的‘急救包’,而非健康生活的‘万能药’。” 这句话道出了营养学的核心逻辑 —— 人体如同精密的交响乐团,每种维生素都是其中的乐器,只有在均衡饮食的指挥下,才能奏响健康的乐章。
回到李阿姨的案例,暂停服用四周后,她的指标恢复了正常。现在她学会了用 “彩虹饮食法” 搭配三餐:红色的番茄、绿色的菠菜、黄色的南瓜、紫色的蓝莓 —— 这些天然食材不仅提供了全面的维生素,更带来了补充剂无法给予的味觉享受和生活乐趣。
复合维生素的争议,本质上是现代生活方式与人体进化规律的碰撞。当我们用过度加工的食品填满餐盘,用便捷的补充剂替代自然的馈赠,其实是在偏离健康的本质。科学的态度应该是:了解自己的身体需求,尊重食物的自然力量,让补充剂回归 “按需使用” 的辅助角色。毕竟,真正的健康密码,藏在每天的家常菜里,而非药瓶的说明书中。
药师表示其中含有阿片粉等成分,长期服用就可能致瘾,要在医嘱下服用N海都记者 夏雨晴 通讯员 伍世军海都讯 喉咙疼,吃点复方甘草片;咳嗽,含一含复方甘草片……对于
复方甘草片可能是很多人眼中的“止咳神器”,价格便宜效果还好,但是殊不知错误使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刘大哥今年35岁,有多年吸烟史的他患上了支气管炎,日常经常会咳嗽、
咳嗽怎么办?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到医院治咳嗽,治了很久自然没解决问题,跑到外面花几块钱买了一盒复方甘草片,一下子就好了,这么好的药,为什么医生却不愿意开呢?复方
复方甘草片,这款经典的镇咳祛痰药物,凭借价格亲民与疗效显著的特点,曾是众多家庭药箱中的常客。然而,近年来,关于它成瘾性及不良反应的报道频频出现,甚至被冠上“止咳
宋伯今年65岁,一直在吃硝苯地平缓释片,将血压稳定在140/90mmHg。这几天,他的血压连续升高至180/110 mmHg,头晕脑胀,连忙去社区医院就诊。在医
作者:深圳市儿童医院 蔡春平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接触到药品,很多人在使用前都不会仔细阅读里面的药品说明书,觉得内容晦涩难懂。每种药品的剂型不同,用法用量也不尽相
用户评论
我一直在想能不能长期吃复合维生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很在意,复合维生素平时确实常听人家推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美国的研究结果还真是让人意外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医生强调理性服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不能盲目相信广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长期吃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是应该去问专业的医生比较好,他们能够给出更精确的建议。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复合维生素种类很多,哪种适合长期服用我还真不清楚.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理性服用这个很重要啊,避免了过犹不及的问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研究结果会不会被官方机构证实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就听说过营养师对复合维生素的看法,这篇文章让我更想了解一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吃复合维生素确实需要科学方法,不能随便乱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关注身体的变化,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停止服用治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医生开出的复合维生素配方都能更加合理符合身体需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研究是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群?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美国的研究具体是怎么做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我们不需要盲目追求复合维生素,均衡饮食也一样很重要...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长期服用复合维生素,我还是比较谨慎...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医生强调理性服用真是太重要了!应该把身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复合维生素也不能只是当成保健品的补充了,还需要仔细考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