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 09 06 14:53:39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4次
别小瞧耳朵,它不仅是听觉器官,还是大脑的一部分的直接“邻居”。内耳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这是脑血管系统的重要分支。一旦脑部供血出了问题,耳朵可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有时候,耳朵里的一阵嗡嗡声、听力突然下降、甚至天旋地转的眩晕,其实就是大脑在敲警钟。这些看似“小毛病”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脑梗的风险。但问题是,很多人不懂,误以为是累了、上火了,结果小病拖成大病。
耳鸣,说白了就是耳朵里老是有声音,别人听不到,自己听得烦。很多人以为是熬夜、压力大,吃点清热解毒的药就能解决。但如果是突发性耳鸣,尤其是一侧耳鸣,像电流声、流水声或嗡嗡声,并且持续不退,就要小心了。
这可能是内耳供血出现问题的表现。根据2024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的研究显示,超过40%的突发性耳鸣患者在进一步检查中发现存在脑供血不足的问题。
真实案例: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突然左耳耳鸣,像电钻在耳边响,持续了两天后才来看医生。检查发现其颈动脉已经有严重狭窄,差点引发脑梗。幸运的是及时进行了介入治疗,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突发性听力下降,并不总是耳朵本身的毛病。特别是伴随耳鸣、眩晕、头痛的听力丧失,更要警惕脑血管病的可能。这种听力下降常常发生在短时间内,病人可能在睡一觉醒来后突然发现“听不清了”。
医学研究认为,内耳毛细血管极其细小,一旦脑部微循环出问题,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这些微小血管。这类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在几天内发展为永久性耳聋。
医疗经验中,有不少中老年患者以“突发性耳聋”就诊,最后发现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表现之一。如果能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抗凝治疗,预后良好;若延误诊治,极易发展为脑梗。
头晕、天旋地转,是不少人经历过的症状。但如果这类眩晕发作频繁,尤其是伴有耳鸣、听力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耳石症或者美尼尔病,而是脑供血不足的信号。
特别是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出现这种眩晕时更要警惕。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就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基础,很容易引发脑供血障碍。
脑血管病是目前我国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年度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高达300万,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发病前曾出现“前兆症状”,而耳部症状就是其中之一。
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就是“来得快、损伤重、恢复慢”。
而耳朵的异常,恰恰是这些病的“前奏”。如果能早发现、早干预,不仅能避免病情恶化,甚至可以“逆转”危险过程。
一项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的研究指出,在突发性单侧耳鸣或听力下降的患者中,有接近30%的人在脑部MRI中发现了脑部供血异常的蛛丝马迹。
再加上内耳对缺血极其敏感,供血稍有异常就会出现症状,因此耳部变化常常比眼睛、四肢等部位更早表现出来。
在中医理论中,耳为“肾之窍”,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耳朵的变化,往往与“脑髓”相关联。中医讲“肝开窍于耳”,肝气郁结、肝风内动也会波及耳部。
而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在中医辨证中也分别归于“眩晕”“耳鸣”“耳聋”范畴。“虚”“痰”“瘀”是常见的致病因素,往往与气血运行不畅、痰湿阻络、瘀阻脑络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上,可通过活血化瘀、补肾益脑、疏肝解郁等方法调理。比如针灸取听宫、翳风、风池等穴位,配合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中药,有一定辅助作用。
不是所有耳鸣、头晕都是脑血管病的预兆,但以下几个特征要特别注意:
症状突然发生,持续时间长;
单侧耳鸣或听力下降明显;
伴随肢体麻木、说话含糊、眼前发黑等神经症状;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史;
症状反复出现,逐渐加重。
如果符合以上几项,建议尽快做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排查脑血管异常。
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溶栓、抗凝、降压、调脂为主。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
对于血管狭窄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手术如脑动脉支架植入术,改善供血。
中医则侧重于调和气血、通络止晕,常用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天麻等,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微循环,辅助治疗。
日常预防方面,以下几点尤其重要: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是防脑血管病的基础;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适当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游泳;
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深绿蔬菜、坚果、鱼油等;
定期体检,特别是超过40岁的人群,建议每年一次脑血管检查。
很多人对耳朵的异常不当回事,拖着拖着,等到出现偏瘫、口角歪斜、说话不利索的时候,才追悔莫及。早在耳鸣、听力下降、眩晕这些阶段,身体已经给过了我们“机会”。
耳朵就像一个“忠诚的哨兵”,一旦它“鸣笛”,就说明大脑的“交通”可能出了问题。听懂了它的警报声,就等于在跟脑血管病赛跑中抢先了一步。
耳朵是沉默的守夜人,大脑的报警器。它不会说话,却在关键时刻,用嗡鸣、眩晕、失聪等方式告诉你:“注意啦,大脑快撑不住了!”如果你听懂了它的“暗语”,也许就能躲过一次劫难。
参考文献
[1]张志勇,王建军. 眩晕与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 57(4): 253-258.
[2]李晓红,赵文娟. 突发性耳聋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3, 30(9): 721-726.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年度数据汇总[R]. 北京: 国家卫健委, 2023
很多没经验姐妹怀孕了都不知道,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对胎儿不利的行为,想知道自己怀孕没有,可通过身体症状、验孕工具检测、医院检查等综合确认。常见早孕反应包括停经、乳房
作为过来人,想和姐妹们聊聊怀孕初期那些「微妙信号」—— 其实每个人对孕期反应的感知差异真的很大,快的人可能比大姨妈迟到还早一步察觉,慢的人可能直到吐得翻天覆地才
刷视频刷到一条不可思议的内容:一个丈夫带人去捉奸,因为自己老婆出轨了,关键是他老婆才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孩子还没从襁褓里坐起来,妈妈就已经和其他人在一起了。这一幕
01、小杜怀孕后,总是控制不住地焦虑。小杜和小宁结婚后,没多久就怀孕了,小宁的妈妈很开心,专门从老家带着她自己饲养的鸡鸭鹅肉,跟着小宁一起照顾小杜,让小宁安心上
老婆怀孕,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是幸福的延续,但是这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是整个孕期,要注意的事情格外多。老婆辛苦孕育我的孩子,而我作为丈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怀孕后,很多准妈妈会发现自己对很多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孕吐的秘密:以
用户评论
我的大姨妈以前总是说耳朵不舒服就是身体在发信号。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耳朵保健了,听力下降太可怕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之前也觉得有时候耳朵有点闷,原来这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前兆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要多关注耳朵状况了,平时也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篇推送能提醒大家重视自己的健康,及早预防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感觉耳朵清脆的声音明显少了,会不会和我血压有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耳朵和脑血管病有关系,看来得认真把这三症状记下来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息息相关啊,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地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点发现早点治疗,我觉得这句话对大脑健康很有道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脑血管病确诊需要去医院检查确认吧!自己无法判断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分享给家人朋友,提醒大家要注意耳朵健康!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耳朵发闷和头晕经常会同时出现,难道是前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不适的耳朵也可以看作身体警报信号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要引起重视了,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及时就医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很有用,让我更加了解健康知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平时饮食和运动也要注意搭配,保持大脑血液畅通。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身体的警报不要忽视,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比啥都重要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后多听医生的话,按时做健康检查,预防疾病降临!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