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资讯

directspace

更新时间:2025 09 18 01:30:44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85次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我国嫦娥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消息一经发布,便成功“霸占”了众多外媒的头版头条,一时间“满屏尽是嫦娥号”。让我们来看看“嫦娥”的倩影都登上了哪些外媒的首页。

BBC:中国探月计划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

CNN:中国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directspace

卫报:中国探测器实现历史性月球背面着陆

石英网:刚刚,中国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创造历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外媒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人类史上首登月球背面

嫦娥探测器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航天器,外媒的报道中纷纷使用了“first”“historic”“successfully”等词形容此次登月任务,成为外媒报道此次登月的高频词。

CNBC:中国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创造历史

《赫芬顿邮报》:中国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送上月球背面的国家:嫦娥探测器已经传回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The probe, dubbed the Chang\’e-4, touched down at 10:26 a.m. Beijing time, landing on the moon\’s dark side, which forever faces away from the Earth.

嫦娥探测器于北京时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着陆,降落在月球的背面,那一面永远背对着地球。

It\’s the first lunar landing since 2013, when the Chinese Space Agency sent another craft to the moon, the Chang\’e-3, becoming the third nation to send a vehicle to the moon,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这是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登月,当时中国航天局向月球发射了另一艘航天器嫦娥三号,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向月球发射航天器的国家。

BBC报道称:

The landing is being seen as a major milestone in space exploration.

此次登月被视为太空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missions to the Moon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vast majority have been to orbit, fly by or impact. The last manned landing was Apollo 17 in 1972.

近年来,有许多月球任务,但绝大多数只是进入轨道、近月飞行或撞月实验。最后一次载人登月是1972年的阿波罗17号。

厉害!克服技术障碍,实现历史突破

一直以来,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始终集中在正面,却从不去触碰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面着陆的难度远远高于正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嫦娥三号好比降落在华北大平原,而嫦娥好比降落在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左:月球正面 右:月球背面 图源:NASA

由于在月背上,月球挡住了探测车与地球之间的信号,需要布置一颗信号中继卫星,为着陆器提供通信支持。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NASA就一直在提设想、论证,但从未实践过。此次任务,嫦娥攻坚克难,选择在月球背面着陆,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技术突破。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

A major challenge for such a mission was communicating with the robotic lander: as there is no direct \”line of sight\” for signals to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由于月球背面无法传输信号,此次任务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与着陆探测器进行通信。

As a solution, China in May blasted the Queqiao (\”Magpie Bridge\”) satellite into the moon\’s orbit, positioning it so that it can relay data and commands between the lander and Earth.

作为解决方案,中国在5月将“鹊桥”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使其能够在着陆器和地球之间传递数据和指令。

意义深远!业界一致点赞

除了吸引外媒的关注外,一批海外科技类媒体、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人士也纷纷报道了这一事件,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怎么说:

美国航天局局长Jim Bridenstine第一时间在Twitter上发来贺电,称“祝贺!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一项瞩目的成就!”

在新华社海外社交账号发布的相关新闻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留言“Congratulations!”(祝贺!),对嫦娥成功落月表示祝贺!

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也同样在首页刊登了这一消息:

The lander will soon deploy its rover, which will learn more about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rocks in this area. The lander, meanwhile, will focus on the sky, collecting data for astronomers here on Earth, who are eager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spacecraft\’s unique position on the distant side of the Moon.

登陆器将很快部署漫游车,以便更多地了解该地区岩石的成分和结构。与此同时,登陆器将聚焦太空,为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收集数据,他们渴望利用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独特位置。

At night, when the bulk of the Moon shields that area from both the Sun and radio signals from Earth, the lander should get an unparalleled view of the stars.

入夜后,太阳光及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无法触达月球背面,此时登陆器将观测到无与伦比的众星景象。

美国天文学杂志Astronomy称此次登月为“开创性的探索”(groundbreaking exploration):

A first in the history of space exploration, this landing will also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 for the Chinese space program and should give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a treasure trove of new data about an unexplored region of the Moon.

此次登月是太空探索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国太空计划的一项重大成就,对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而言,这是获取月球处女地最新数据的珍贵宝库。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Because it\’s shielded from the radio “noise” coming from Earth, scientists expect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to be ideal for radio astronomy.

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月球背面也营造了独特的条件。因为这里不受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噪声”影响,科学家们预测此处将是开展射电天文学研究的理想之选。

This groundbreaking?exploration will inform and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not only the Moon but the entire solar system as well.

这一开创性的探索不仅将带领我们了解月球,也将塑造人类对整个太阳系的认识。

1月3日晚间,嫦娥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

图为嫦娥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1月3日晚间,嫦娥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 供图)

嫦娥的成功着陆,也让网友们想起了曾经风靡社交媒体的“网红”——月球车玉兔号。

2016年7月31日,在月球上坚守了972天的玉兔号正式退役,引来数万网友催泪留言。小玉兔的最后一条微博说:

“如果以后你们去到更深更深的宇宙,一定要记得拍照片,帮我先存着。”

亲爱的小兔子,你嫦娥四姐拍的照片,你看到了吗!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号)

JavaEE高级开发:Tomcat7优化配置

  1. 目的

通过优化tomcat提高网站的并发能力。

2.服务器资源

服务器所能提供CPU、内存、硬盘的性能对处理能力有决定性影响。

3.优化配置

3.1.配置tomcat管理员账户

在conf/ tomcat-users.xml下添加用户:

启动tomcat,登录查看信息:

http://127.0.0.1:8080/

3.2.tomcat的3种运行模式

tomcat的运行模式有3种:

1、 bio

默认的模式,性能非常低下,没有经过任何优化处理和支持.

2、 nio

nio(new I/O),是Java SE 1.4及后续版本提供的一种新的I/O操作方式(即java.nio包及其子包)。Java nio是一个基于缓冲区、并能提供非阻塞I/O操作的Java API,因此nio也被看成是non-blocking I/O的缩写。它拥有比传统I/O操作(bio)更好的并发运行性能。

3、 apr

安装起来最困难,但是从操作系统级别来解决异步的IO问题,大幅度的提高性能.

3.2.1.启动NIO模式

修改server.xml里的Connector节点,修改protocol为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NioProtocol

3.3.执行器(线程池)

在tomcat中每一个用户请求都是一个线程,所以可以使用线程池提高性能。

3.3.1.开启并且使用

配置:

3.3.2.参数说明

3.3.3.最佳实践

3.4.连接器(Connector

Connector是Tomcat接收请求的入口,每个Connector有自己专属的监听端口

Connector有两种:HTTP Connector和AJP Connector

3.4.1.通用属性(高亮的是重点)

3.4.2.标准实现(高亮的是重点)

除了上面列出的常见的连接器属性,标准的HTTP连接器(BIO,NIO和APR/native)都支持以下属性。

3.4.3.NIO的具体配置

3.4.4.最佳实践

4.禁用AJP连接器

AJP(Apache JServer Protocol)

AJPv13协议是面向包的。WEB服务器和Servlet容器通过TCP连接来交互;为了节省SOCKET创建的昂贵代价,WEB服务器会尝试维护一个永久TCP连接到servlet容器,并且在多个请求和响应周期过程会重用连接。

我们一般是使用Nginx+tomcat的架构,所以用不着AJP协议,所以把AJP连接器禁用。

在管理界面中看不到ajp了:

5.JVM参数的优化

适当调整Tomcat的运行JVM参数可以提升整体性能。

5.1.JVM内存模型

5.1.1.Java栈

Java栈是与每一个线程关联的,JVM在创建每一个线程的时候,会分配一定的栈空间给线程。它主要用来存储线程执行过程中的局部变量,方法的返回值,以及方法调用上下文。栈空间随着线程的终止而释放。

5.1.2.Java堆

Java中堆是由所有的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堆用来保存各种JAVA对象,比如数组,线程对象等。

5.1.3.Java堆的分区

JVM堆一般又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 Young 年轻区(代)

Young区被划分为三部分,Eden区和两个大小严格相同的Survivor区,其中,Survivor区间中,某一时刻只有其中一个是被使用的,另外一个留做垃圾收集时复制对象用,在Eden区间变满的时候, GC就会将存活的对象移到空闲的Survivor区间中,根据JVM的策略,在经过几次垃圾收集后,任然存活于Survivor的对象将被移动到Tenured区间。

◆ Tenured 年老区

Tenured区主要保存生命周期长的对象,一般是一些老的对象,当一些对象在Young复制转移一定的次数以后,对象就会被转移到Tenured区,一般如果系统中用了application级别的缓存,缓存中的对象往往会被转移到这一区间。

◆ Perm 永久区

Perm代主要保存class,method,filed对象,这部份的空间一般不会溢出,除非一次性加载了很多的类,不过在涉及到热部署的应用服务器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 PermGen space 的错误,造成这个错误的很大原因就有可能是每次都重新部署,但是重新部署后,类的class没有被卸载掉,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class对象保存在了perm中,这种情况下,一般重新启动应用服务器可以解决问题。

Virtual区:

最大内存和初始内存的差值,就是Virtual区。

5.1.4.设置区大小

JVM提供了相应的参数来对内存大小进行配置。正如上面描述,JVM中堆被分为了3个大的区间,同时JVM也提供了一些选项对Young,Tenured的大小进行控制。

◆ Total Heap

-Xms :指定了JVM初始启动以后初始化内存

-Xmx:指定JVM堆得最大内存,在JVM启动以后,会分配-Xmx参数指定大小的内存给JVM,但是不一定全部使用,JVM会根据-Xms参数来调节真正用于JVM的内存

-Xmx -Xms之差就是三个Virtual空间的大小

◆ Young Generation

-XX:NewRatio=8意味着tenured 和 young的比值8:1,这样eden+2*survivor=1/9

堆内存

-XX:SurvivorRatio=32意味着eden和一个survivor的比值是32:1,这样一个Survivor就占Young区的1/34.

-Xmn 参数设置了年轻代的大小

◆ Perm Generation

-XX:PermSize=16M -XX:MaxPermSize=64M

Thread Stack

-XX:Xss=128K

5.2.常用参数

修改文件:bin/catalina.sh

JAVA_OPTS=\”-Dfile.encoding=UTF-8 -server -Xms1024m -Xmx1024m -XX:NewSize=512m -XX:MaxNewSize=512m -XX:PermSize=256m -XX:MaxPermSize=256m -XX:NewRatio=2 -XX:MaxTenuringThreshold=50 -XX:+DisableExplicitGC\”

参数说明:

1、 file.encoding 默认文件编码

2、 -Xmx1024m 设置JVM最大可用内存为1024MB

3、 -Xms1024m 设置JVM最小内存为1024m。此值可以设置与-Xmx相同,以避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重新分配内存。

4、 -XX:NewSize 设置年轻代大小

5、 XX:MaxNewSize 设置最大的年轻代大小

6、 -XX:PermSize 设置永久代大小

7、 -XX:MaxPermSize 设置最大永久代大小

8、 -XX:NewRatio=4:设置年轻代(包括Eden和两个Survivor区)与终身代的比值(除去永久代)。设置为4,则年轻代与终身代所占比值为1:4,年轻代占整个堆栈的1/5

9、 -XX:MaxTenuringThreshold=0:设置垃圾最大年龄,默认为:15。如果设置为0的话,则年轻代对象不经过Survivor区,直接进入年老代。对于年老代比较多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如果将此值设置为一个较大值,则年轻代对象会在Survivor区进行多次复制,这样可以增加对象再年轻代的存活时间,增加在年轻代即被回收的概论。

10、 -XX:+DisableExplicitGC这个将会忽略手动调用GC的代码使得 System.gc()的调用就会变成一个空调用,完全不会触发任何GC

5.3.在tomcat中设置JVM参数

5.3.1.windows

修改bin/catalina.bat文件设置参数(第一行)

set JAVA_OPTS=-Dfile.encoding=UTF-8 -server -Xms1024m -Xmx2048m -XX:NewSize=512m -XX:MaxNewSize=1024m -XX:PermSize=256m -XX:MaxPermSize=256m -XX:MaxTenuringThreshold=10 -XX:NewRatio=2 -XX:+DisableExplicitGC

5.3.2.linux

修改bin/catalina.sh文件参数(第一行)

JAVA_OPTS=\”-Dfile.encoding=UTF-8 -server -Xms1024m -Xmx2048m -XX:NewSize=512m -XX:MaxNewSize=1024m -XX:PermSize=256m -XX:MaxPermSize=256m -XX:MaxTenuringThreshold=10 -XX:NewRatio=2 -XX:+DisableExplicitGC\”

Win10桌面/手机版最深层次开发功能挖掘

IT之家讯 Win10开发者预览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Win10大框架的早期概览,使开发者与热心用户都可以提前感受Win10带来的新特性,尝试新工具,而作为开发者,最关心的莫过于Windows多平台通用应用方面问题,而Win10也提供了相关解决方案,作为开发者的你可立刻在Win10预览版中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与体验。

在Win10预览版中安装工具与SDK后,即可着手创建Windows通用应用或先浏览目前的环境与此前相比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应用建模

文件资源管理器:

全新的 Windows.System.Launcher.LaunchFolderAsync 方法使你运行文件资源管理器并且显示你所指定的内容。

共享储存:

全新的Windows.ApplicationModel.DataTransfer.SharedStorageAccessManager 类的方法使你可以在通过URI激活运行另一款应用的时候通过传送共享token来共享文件至另一款应用。

设置:

使用ms-settings协议以及LaunchUriAsync机制来显示系统设置页面,以下为Wi-Fi设置页面的代码例:

bool result = await Launcher.LaunchUriAsync(new Uri(\”ms-settings://network/wifi\”));

控制

Webview更新:

以下几项新APIs以及事件已支持HTML WebViw控制,包括:

• MediaType property for the MSWebViewUnviewableContentIdentified 事件

• MSWebViewUnsupportedUriSchemeIdentified 事件

• MSWebViewNewWindowRequested 事件

• MSWebViewPermissionRequested 事件

用于用户输入的客户端数据验证:

全新XAML 控件属性允许你收集并且展示数据验证错误。你可以添加、删除、或者全部清除控件中所有的验证错误。当验证错误总数大于零时,验证状态属性(只读)将会改变并且控件会显示一个验证错误的标志指示。

标志指示样式可用默认,或通过覆写ValidationIndicatorStyle项来自定义样式。另外你也可以通过设置IsValidationIndicatorEnabled项来选择是否开启标志指示。

Windows核心字符APIs:

全新Windows.UI.Text.Core命名空间给予客户-服务端系统集中通过单一服务器处理键盘输入的特性。

输入更新:

现在,在C++/C#,WinRT应用中使用robust inking功能更加轻松。但使用JavaScript的Windows应用依然对此不支持。

Maps:

Map控制已经更新支持Win10技术预览版的通用应用,APIs已经属于通用设备群家族一员。

设备

定位:

Win10技术预览版使用全新的请求机制来引导用户授权定位——RequestAccessAsync。

应用获取定位有三个前提:

1、定位开启

2、用户允许Windows与应用使用定位和定位历史

3、用户设置允许你的应用使用定位

应用必须在前台并且在UI下call RequestAccessAsync,除非用户点确认,否则你应用没法开启定位。

AllJoyn(P2P点对点):

WinRT命名规则Windows.Devices.AllJoyn可以实现该功能,此类APIs可以使UWDP(universal Windows device app)与其它设备进行点对点联动、IoT实例等。

电池:

电池APIs处在Windows.Devices.Power命名空间中,允许你的应用请求更多关于电池的信息。

MIDI设备:

全新Windows.Devices.Midi命名空间可以允许你创建:

1、可以与外部MIDI设备通讯的应用

2、应用或外部程序可以直接与微软GS MIDI软件频率合成器交流

3、多客户端同时访问单个MIDI接口实例

定制传感器支持:

Windows.Devices.Sensors.Custom命名空间允许硬件开发者来定义新传感器种类,例如二氧化碳感应器。

显示与游戏

DirectX:

Win10技术预览版中的DirectX12为微软D3D的下一版本,DX12将在提升底层及console-like API运行效率及性能。DX12将会带来变革。(IT之家与众位一样期待DX12的真正表现)

媒体

HTTP串流直播:

你现在可以使用AdaptiveMediaSource 类来使你的应用拥有视频串流适配功能。对象是由它指向流式清单文件进行初始化,清单格式包括Http Live Streaming (HLS), 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 (DASH),以及Smooth Streaming。当对象与XAML媒体元素绑定后,适配回放便会开始。

Media Foundation Transcode Video Processor (XVP)对Media Foundation Transforms (MFTs)的支持:

使用Media Foundation Transforms (MFTs) 的Windows应用现在可以使用Media Foundation Transcode Video Processor (XVP)来进行转换,缩放和转换原始视频数据。

转码:

全新MediaProcessingTrigger API允许你的应用进行后台媒体转码功能,使转码操作可以在后台运行,即使前台进程被结束。

媒体元素(MediaElement):

在Win10中,MediaElement将会播放包含多重流来源内容,即使其中一流发生解码错误,只要媒体包含起码一个有效流,视频即可正常播放。举例说明,视频流中含有视频与音频流错误,那么MediaElement依然会继续播放音频流。

PartialMediaFailureDetected将通知你哪出来源无法被解码,同时让你了解何种流失败并且直接在UI中体现。如果全部流解码失败,MediaFailed事件则会发生。

桌面应用的媒体传输控制:

ISystemMediaTransportControls interface以及APIs允许桌面应用与系统内建媒体传输控制联动,包括对按钮的响应,更新传输显示控制以及展现当前媒体内容的元资料。

随机访问JPEG编码与解码:

全新WIC机制 IWICJpegFrameEncode与IWICJpegFrameDecode开启JPEG图片的编/解码功能。现在同样可以开启图像数据索引,可提供对大图像的高效随机访问,同时占用更多内存。

用于媒体构成的叠加(Overlays for media compositions):

全新MediaOverlay与MediaOverlayLayer APIs可以让我们为媒体构成添加多图层静态或动态媒体内容更加轻松,不透明度、位置与时间均可针对某一图层进行调整,同时我们甚至可以为图层添加自定义复合器。

新的特效框架:

Windows.Media.Effects namespace提供了简单又直观的框架结构以为音视频流添加特效。该框架提供基本接口,你可以通过它来为音视频植入定制特效并且将其插入媒体管线中。

网络

Sockets:

Sockets更新包括以下两点。

1、Socket broker,可以为应用设立socket链接,无论该应用处在何种生命周期内。该功能使应用以及该应用相关服务更加容易被发现。

2、Throughput improvements,已针对使用Windows.Networking.Sockets namespace.的应用进行了优化。

后处理任务后台传输(Background Transfer post-processing tasks):

Windows.Networking.BackgroundTransfer namespace中的全新APIs可以使你注册后处理任务组,使你的应用可以在后台传输成功或失败的时候立刻采取行动,而不是等用户再次开启该应用,该功能即使应用没在前台运行也无妨。

蓝牙广告支持:

Windows.Devices.Bluetooth.Advertisement namespace可以使你的应用发送或接受以及过滤蓝牙LE连接广告。

Wi-Fi直连API更新:

设备代理已经升级,可实现与其它设备配对而不需要离开应用。Windows.Devices.WiFiDirect namespace还可以允许设备被其它设备发现,并且能等待即将到来的连接通知。(IT之家得知,目前该功能还尚未完整,微软提到此项会有所限制)

JSON支持改进:

Windows.Data.Json namespace现在对已有定义标准支持更加完善,开发者在debug阶段的JSON对象转换体验更加完善。

安全

ECC加密:

Windows.Security.Cryptography namespace中的全新APIs提供对ECC的支持。

系统服务

电源:

Windows桌面应用现在可以在节电模式开始与关闭时进行提醒。通过改变节能模式,应用也可以在续航方面做出一定贡献。

GUID_POWER_SAVING_STATUS:此全新GUID与PowerSettingRegisterNotification即可实现通知功能。

SYSTEM_POWER_STATUS:架构已升级,现支持节电模式。第四项SystemStatusFlag (此前为Reserved1),现在可以指示节电模式是否开启。使用GetSystemPowerStatus来获取框架指示。

版本:

你现在可以用Version Helper functions来确定相关系统版本。IsWindows10OrGreater是Win10新功能。你在获取系统版本时应该用helper功能,而不是GetVersionEx与GetVersion。

记住一点,如果你打算使用 GetVersionEx或GetVersion来在OSVERSIONINFOEX或OSVERSIONINFO架构中获取版本号,那么只能获取从Win8.1/Windows Server 2012 R2的6.3至Win10技术预览版,另外你还需要专门指定Win8.1或Win10来获取正确版本号。

储存

Windows Phone文件搜索APIs:

作为一名开发者,你可以设置你的应用来与你发布的其它应用共享文件夹,通过新增扩展至应用标识中,然后使用Windows.Storage.ApplicationData.GetPublisherCacheFolder机制来获取共享文件夹位置。

WinRT应用的高安全模块基本不会允许应用之间共享资料,不过依然可以在同一发布者的应用之间进行共享,以个别使用者为基础。

工具以及性能

属性变更通知:

Windows.UI.Xaml namespace现在包含一系列APIs支持控制属性变更通知,作为DependencyObject。

跟踪日志记录:

TraceLogging,为用户模式应用以及内核模式的驱动程序提供的全新事件追踪API,基于事件 Tracing for Windows (ETW)之上。该API不需要从manifest XML文件请求额外的instrumentation,即可instrument code以及去涵盖结构化数据。

WinRT, .NET和C/C++ TraceLogging APIs已准备就绪,不同开发者可以按需自取。

用户体验

滚动列表虚拟化:

XAML ListView与GridView控件现在有了新的ListViewBase.ChooseItemContainer 事件,在数据收集发生变化时提高控制性能。

不同应用之间拖拽功能:

全新Windows.ApplicationModel.DataTransfer.DragDrop namespaces为WinRT应用带来了拖拽功能,目前拖拽功能(例如拖拽上传Email附件)无法在WinRT应用中实现,你的应用可以通过这些新APIs轻松在WinRT应用以及桌面之间移动数据。

键盘导航支持键盘加速:

Windows.UI.Xaml.KeyAccelerator 类使你可以在页面设置XAML标记键盘加速,通过一个按键即可调用一个指定事件句柄。另外,你也可以用x:Uid特性与KeyAccelerator来定位。

Web

Internet Explorer:

用户评论

∞◆暯小萱◆

感觉"directspace"这个概念太新颖了!现在很多互联网东西都离不开空间的概念,这种直接的空间交互真的非常有前景啊,希望能看到更多实际应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之前一直觉得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很酷炫,但是体验效果总是受限于那些设备。如果"directspace"真的能实现无障碍交互,那简直太牛了!可以想象未来人们就能在真实世界里自由地在虚拟空间中穿梭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我一直很关心数字空间和实体世界的融合,这个"directspace"听起来很有意思,但我不确定它的安全性如何。我们是否能确保这种不受限制的交互不会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要冷战i

如果"directspace"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那将是真的一举两得!我可以想象未来我的“空间”会根据我的心情、喜好不断变化,这也太神奇了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熏染

我觉得"directspace"虽然概念很新颖,但目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要真正实现起来难度非常大。我们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比如空间定位、交互识别等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Directspace"听起来感觉像科幻电影里才会有的设定,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说不定真的能实现? 期待未来的应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窒息

我很纠结这个"directspace"的未来。一方面我觉得它带来的便利性非常大,另一方面,我又担心它会过度依赖虚拟空间,人际关系会因此受到影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究会走-

我是一个对数字技术很感兴趣的人,一直关注着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这个"directspace"概念听起来很有意思,我迫切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它的具体实现方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怀念·最初

"Directspace"这种空间交互方式会不会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想想未来,我们在 "directspace"里工作、学习,和朋友聊天.... 这真的是个让人期待的未来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笙

这个"directspace"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 如果真能实现无缝连接现实和虚拟世界,那将会是革命性的改变!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菲

我有点担心“directspace”带来的安全问题。开放的空间容易造成数据的泄露,如何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就非常重要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城暮雪

个人觉得"directspace"的实现难度很大,需要跨领域的合作才能突破技术的瓶颈。希望未来能看到真正的应用落地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我不太看好这个 "directspace" 的可行性,虚拟空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体验。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提升现实生活的质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我对这个“directspace”有点期待!如果它真的能实现无限的创意空间和自由交互,那将是全新的体验!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到你身边

"Directspace" 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和实践。我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终将会迎来一个更丰富多彩、更加互联互通的未来。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桥残雪

我比较好奇这个"directspace"的交互方式到底是怎么实现的?会不会像脑机接口那样复杂?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又落空

如果 "directspace"能够普及化,那将是整个社会的一次巨大变革。它可能会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甚至社交的方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家的爱豆是怪比i

这个"directspace" 就好像打开了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共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数字未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昂贵的背影

我觉得 "directspace" 不太适合我,毕竟我不是很喜欢虚拟化的体验,我更喜欢真实的生活互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 公墓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