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资讯

安溪林珊公墓(安溪芦田林氏与中国近代史)

更新时间:2025 07 08 11:43:54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529次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安溪林珊公墓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安溪芦田林氏与中国近代史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安溪县芦田村位于安溪县西北部,元末明初,有一位安溪官桥莲美兜林珊公的后裔林尚孙(安溪金紫林),从漳州市长泰县林墩镇到芦田村东山角落开基肇祖,至今已繁衍24代,人丁六千多。

2、这是安溪县芦田镇芦田村林氏族谱的一页,我们的故事就从图内记载的

3、芦田林氏大宗内悬挂着这些牌匾:

安溪林珊公墓(安溪芦田林氏与中国近代史)

4、林鹤年:光绪壬午科举人知县知府加安擦使衔

5、林辂存:光绪年赠生经济特科旨赠总理各国衙门行走(郎中)

6、林远芳一位贡生茶商的义举海防出力获清廷褒赠二品官职

7、其实在上面族系里,林腾振是林袤麟的第七子。林袤麟、林腾振父子双双获清廷旨赠的“光禄大夫”一品官衔了。关于林袤麟林腾振怎么获得一品官衔现在不得而知。林远芳是林振腾的第五子,关于他资讯也很少,只知道他是嘉庆科贡生,在鸦片战争后献巨款,资助清廷海防建设,朝廷旨赠二品官职(道员)。晚年经营茶业,于厦门、广州、台北设分店,家资巨万。

8、这是芦田林家人与中国近代史中“鸦片战争”的故事。

9、林家深厚的家底和严格良好的家教在第四代第五代终于开花结果,也在中国近代史上演了一出出精彩故事。

10、林鹤年---鼓浪屿怡园主人、晚清诗坛八贤之一、曾任台湾道员。林鹤年(1846-1901年)林远芳之子,字谦章,号氅云,别署铁林,安溪县芦田村人,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

11、37岁,清光绪八年(1882年)考举乡贡,福建省举人第二十五名。

12、38岁,参加礼部考试,获誊录第一名,随后任国史馆誊录官,甲午之战献款助军需,分任工部虞衡司。

13、47岁,光绪十八年,调任台湾承办茶厘及船捐等事宜,并采取诱导教诲政策,在台北拓地百里。指导少数民族耕种农业,兴办水利,开发金矿,设立樟脑厂。与台湾名流丘逢甲等建立“牡丹诗社”。后奉派山东办赈济,清朝廷奖给花翎加四品衔,又兴办台湾铁路,任台湾道台加按察使官衔。

14、50岁,光绪二十一年,台湾义军反抗日军侵台,林鹤年积极襄助义军的前敌军务,被保举以道员,加按察使衔(正三品)。义军失败后,举家内渡,建怡园,成立“怡园聚咏”(后来发展为“菽庄吟社”)寓居鼓浪屿。

15、56岁,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逝世。

16、这是芦田林家人与中国近代史中“甲午战争”的故事。

17、林辂存---民国国会议员、参议院议员、福建暨南局局长,民国开国功臣,中国汉字拼音改革第一人。

18、林辂存(1879-1919)林鹤年之子,字景商,号鹜生,安溪县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镇芦田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厦门,旋移居鼓浪屿鹿耳礁弧园,后东渡台湾,兄弟十四人,他排行第四。

19、17岁,光绪二十一年,辂存从台湾回乡,入安溪县学。

20、20岁,光绪二十四年,他以优行增生,参加经济特科考试。是时,康有为等于北京倡设“保国会”,7次上书德宗要求变法。德宗接受变法,任用维新人士,推行新政。辂存上书条陈新政,说明列强环相凌逼,急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愿上下同心,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培植根本,兼博采西学之切合时势者,以成新政,以强中国。遂以郎中使用,派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官名,非专任的官职)。上书陈请汉字罗马拼音改革。

21、20岁,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幽禁德宗,罢免维新派官员,捕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和康广仁“六君子”,悬赏购捕康有为等,废除新政。变法失败,辂存被外放,改任道员,派到江苏补用。旋调广东,加三品衔,二品顶戴,奖给花翎。

22、嗣回福建,先后在安溪的考亭、同安的双溪、马巷的舫山和龙溪的霞文等书院掌教有年,在此期间,他多次回乡谒祖,并捐资添置育才田,充实办学经费。其父开办的私塾改为兰圃学校,教授新课本。未几,辂存往南洋转日本、美国等国游历,考察各国教育、实业。后在印尼任日惹中华学校校长兼总商会顾问。他到处鼓吹革命,激发侨胞爱国热忱,资助孙中山闹革命。

23、32岁,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辂存回国,被选为福建谘议局议员和咨政院议员,任福建暨南局局长。旋被选为福建临时省议会议员和华侨议员。

24、35岁,民国2年(1913),第一届国会成立时,被选为国会议员。任福建暨南局总理,积极沟通海外声气,极得侨胞信赖,激励并引导侨胞投资建设祖国。

25、38岁,民国5~6年恢复国会时,仍为国会议员,荣获国民政府颁给四级嘉禾章,兼佩开国纪念章。嗣被选为议员,辞未就,复被选为众议院议员,晋给三级嘉禾章,任内曾回乡主持修族谱,并捐资石印成册,于今犹存。

26、41岁,民国8年(1919),辂存积劳成疾而去世。

27、这是芦田村林家人与中国近代史中“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故事。

28、林辂存“拼音改革奏折”

29、林辂存因为这份奏折,成为中国汉语拼音改革第一人。这件光绪帝御批了的事,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不了了之。

30、《戊戌变法档案史料》所附“本编未选辑档案史料目录”中记载:“福建安溪县生员林辂存请定切音新字呈,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戊戌变法专题档案中有林辂存的条陈,文录如下:

31、林鹤年在台,“暇则与台湾士绅立吟社(牡丹诗社)酬唱,虽匡攘(救国)之中恒不忘吟咏”。时人将其与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丘逢甲等并列,称为“诗中八贤”,时人比之杜牧、陈亮。

32、海沧邱菽园的《诗中八贤歌》颂曰:

33、林四风神成一家,

34、绝句高唱天半霞。

35、诗成寄我南海涯,

36、风弦水调铜琵琶。

37、林鹤年兄弟十一人排行第四,故称“林四”,“风弦水调铜琵琶”言其诗风有如苏东坡慷慨激愤。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评林鹤年诗“诗雄深沉郁,兼有清丽之辞”,“于闽派中自成一格也。”寓居鼓浪屿“怡园”时与其子林辂存及龚显会、黄贻楫、陈棨仁等闽南诸名流成立“怡园聚咏”诗社,诗集《福雅堂诗抄》16卷收录林鹤年诗作2018首,诗中特别题咏故乡“芦田八景”,吟咏“芦田梅占茶”以及众多涉茶诗作。林鹤年为誉为中国历史上咏茶最多最长的诗人,为后世留下绚丽文化瑰宝和不可多得的安溪茶业历史文献。

38、厦门大学出版社发行的林鹤年诗集

39、林鹤年告别官场后继承父业先后在龙岩的宁洋和台湾的苗栗发展垦殖业,种植梅占茶,对发源自故乡芦田的优良乌龙茶树梅占茶的推广普及作出贡献。

40、吴鲁,清晋江磁灶状元,撰《林氅云先生家传》云:

41、其平居训子弟,慈爱而严。家人有失,恳款规戒,从无加以棰楚。婢仆衣食必加厚,曰‘是亦人子也。’接人蔼蔼有大度,人以缓急告者,无弗应。定交倾肝胆,规过奖善必面尽。

42、公生而失乳,就养于伯母陈氏。及长,事之终身弗衰。母患痰喘,恶寒,公常以背附母经夕不寐。及患手疾,复以舌吮血,躬侍汤饵,不解衣带者阅月。人哀其诚,而母病亦以愈。及执父丧,哀毁骨立,晕绝而苏者数。有欲慰之者,卒不能出诸口,盖至性之悱恻动人也。既葬,庐于墓,读礼。事诸母如所生,及诸母没,公力疾治丧,躬亲扶榇,见者为之泪,今乡人尚能道之。

43、林鹤年在芦田设立义仓以备不时之需,等到荒年收成欠佳时再把义仓里的粮食分发给邻里。修缮学堂设立义塾,出资聘请先生为族人传道授业,贫寒子弟均可免费上学。严冬到来前他会雇佣裁缝裁制数千件棉衣分发给贫困乡人以御寒。不仅如此,林鹤年还捐资修理大宗支祠、寺观,施医给药,育婴恤贫,深受乡邻的敬重和爱戴。

44、林鹤年后人英才辈出,离不开其自身爱国忧民、仁孝齐家的良好品质对后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林鹤年是林氏家风的传承人,更是弘扬者。林鹤年有子十四人,林辂存,国学生,少习计,然无贵介习气,历办轮船、樟茶各业,与西商往还,恒以片言取信。泉州晚报“寻访泉州好家风”栏目曾以《情牵两岸林鹤年【家风家训】爱国忧民》为题,做过专门报道。

45、林辂存资助过连横(台湾连战先祖)在厦门创办《鹭江报》、《福建日日新闻》,与人合办中国规模第三的现代化股份制制陶企业“宝华公司”,将安溪芦田村其父创办的“兰圃”私塾改造成安溪县较早的现代小学,创办印度尼西亚日惹第一家华文学校并任首任校长。

46、从林远芳起,林家历三代人耗费巨资建成精美绝伦的天伦书屋、龙美居(倒塌)、麟德居、典当行(墙体犹存)、兰圃私塾、梳妆楼(倒塌)、珍天祖祠等七座古民居,七座民居按北斗七星排列,与鲤鱼溪、下圳(人工饮水渠)形成八卦阴阳鱼阵势,为安溪县著名古民居遗存。

47、了解更多安溪本地故事,欢迎关注:安溪茶农118!!

安溪林珊公墓和安溪芦田林氏与中国近代史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公墓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