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资讯

半路张公墓?世间再无张居正

更新时间:2025 07 18 11:01:15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32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半路张公墓,世间再无张居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落日千山风浩荡,金戈铁马楚狂人,

2、虞姬伴我轻生死,一回执手一阳春。

3、玉娘在心爱的人墓前缓缓道出这首诗。梨花带雨深情种,唯有一死念始消。玉娘随之也去了……

半路张公墓?世间再无张居正

4、世间本无玉娘,也不会再有张居正。

5、玉娘是谁?她是熊召政笔下塑造的《张居正》的红颜知己。该书2005年荣获了茅盾文学奖。

6、玉娘为什么如此深爱张居正,因为帅,太帅了!不不不,我瞎说了什么大实话,有才,张居正太有才了。

7、墓中人正是……张居正(1525~1582)。

8、张居正墓区位于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西北张家,张家世居于此,所以张江陵对张居正是最好记的称呼之一。

9、位于首辅路,特为张居正这位首辅命名

10、顶着名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光圈的江陵,是古九州之一荆州曾经的一个名字,就是春秋时期孙叔敖治水、三国关羽大意失守的地方。也是和氏璧的产地,荆山——荆州。

11、明朝中期,皇帝修道,民不聊生,边境忧患,危机四伏。有一位救世主降临在荆州,他的故事开始了。

12、1525年嘉靖四年,一位军户家庭、普通秀才家里添丁,因主人梦家中水缸有白色乌龟出现,小婴儿取乳名张白圭。

13、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果不其然,日后登天。

14、识字的孩子早出道。张同学5岁读书,12岁中秀才第一名,16岁中举。(想想范进几岁中举吧,疯成那样……)

15、军户张家世代给辽王当低等侍卫,张居正的成名给了辽王家儿子一个“别人家孩子”的压迫,于是张居正的爷爷受辽王子仇恨心作祟下的谋害,赴了假借宴请被灌酒而死。此时张居正尚年幼,长大后一举报仇。

16、1528年嘉靖七年,杨廷和被他一手钦点的嘉靖皇帝赶出朝廷。

17、1536年嘉靖十五年,张同学12岁,荆州府知府李士翱替他改名居正。

18、13岁那次乡试,据说是因湖广巡抚顾璘念及张居正年幼不让中举。顾璘看准张居正是治国之才,让他多看经世之道,有了治国理念才能在仕途上走得更远。

19、16岁中举,隔年就可以参加会试。缺考了17岁那年的会试,考砸了20岁那年的会试。

20、1547年嘉靖26年,张居正23岁中二甲进士9名,选庶吉士。该年状元是37岁的李春芳,然而若干年后这位李同学的职位在张居正之后。32岁的杨继盛也是同年中进士,殿试中二甲11名。

21、当时的内阁首辅李贤有规定,非翰林不入内阁。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张居正入阁,在最初就已划好了既定路线。

22、嘉靖26年,世宗朱厚熜41岁,明朝开始在这位中年男子手中摇晃。世宗用着国家的钱,大肆修自己的道,一修就又是二十载。

23、1548年嘉靖27年,当道的臣,是尸位素餐、只会贪污腐败、铲除异己的严嵩父子。严嵩曾在四年前当过一年的内阁首辅,后被夏言替代。两位江西老乡在内阁斗了起来,嘉靖27年夏言二次落败,被斩首弃市。从行刑的一切惨状来看,其中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不细究。结果上来看严嵩又上位了。

24、愣头青张居正还在翰林院实习期,完美旁观了这次的内斗。嘉靖28年,他上书了《论时政疏》,无针对目标,不对人只对事地指出了当下五大弊政。不像职场里某些只会提出别人问题又不给方案的同事,他有解决方法:抑制宗藩;整肃吏治;整修边备;填补财用;上下沟通。

25、虽然奏折如石沉大海般寂静,却显示出了张居正通透的政治嗅觉。他从中学习到了什么,又化无形于工作指导中。

26、天气降温了,室内的人们开窗感受了下温度后,默默关上了窗,换置好秋冬装,以备过冬。

27、徐阶准备找张居正一起过冬,徐阶这可找对人了。而张居正却不太苟同徐阶的苟术,只是出于对提携者的尊重。张居正与徐阶并不是同路人。徐阶老谋深算,张居正知人善用。

28、因为张居正不愿意投靠严党,翰林院编修(七品官)做了十年。他偶尔也会写写青词,唱唱赞歌,以示衷心,和严嵩及其党羽不远不近地保持安全距离,所以严嵩还是很爱护这位青年才俊的。虽然张居正和徐阶走得近一些,却也会在徐阶面前讨论严嵩的种种不是,在严嵩面前却也不掩饰自己和徐阶的友好。

29、1553年嘉靖32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结果被严嵩反咬,说杨继盛和二王串通,世宗最痛恨这个。

30、戚继光被张居正推荐为署都指挥佥事一职,防御山东沿海一带。

31、1554年嘉靖33年,张居正因病请假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看到土地兼并、民不聊生,他不忍心闲赋在家,决心重返仕途。

32、1555年嘉靖34年,杨继盛被处决。徐阶没有插手救夏言、杨继盛,张居正还没够资历。

33、1557年嘉靖36年,张居正重返职场。

34、1562年嘉靖41年,嘉靖厌烦了这个严老头,严嵩失势。徐阶终为首辅。

35、1564年嘉靖43年,张居正被徐阶举荐为裕王朱载坖的侍读。这为他以后的官场拓宽了视野。朱载坖日后登基,年号隆庆。

36、1565年嘉靖44年,敢问皇帝儿子要钱的严世蕃被处死。(由于严世蕃的克扣,裕王三年未拿到户部补贴而不得不千金行贿严世蕃)次年,严嵩死,世宗崩。

37、此乃大明王朝1566终结篇,而张居正入阁才拉开序幕。

38、此时内阁首辅:徐阶(松江府华亭县人,现上海松江区,和张江陵一样,时称徐华亭)

39、高拱虽是徐阶带入,两人却在内阁互斗。徐阶草拟文件的时候没叫高拱,高拱不满徐阶带着次自己一等的张居正练等级。

40、1567年隆庆元年,张居正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41、屌丝逆袭,第一件事,就是给爷爷报仇。冠辽王世子嚣张跋扈之名,废除他爵位贬为庶人。知识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42、1568年隆庆二年,隆庆不满徐阶,徐阶退,李春芳为内阁首辅。次年隆庆的正牌老师高拱再次入阁。

43、你说张居正不屑于权术吧,可是为了绊倒赵贞吉,他也会揭开高拱这个封印,以此坐山观虎斗。

44、1570年隆庆四年,插播一则比较狗血的剧情。鞑靼首领俺答汗进攻大同,而他的孙子汉那吉居然来投降于大明,想要一同出兵打自己爷爷。原因居然是为了一位红颜三娘子。年轻孙子喜欢一位姑娘很正常啊,可偏偏血脉的相通使得爷孙的眼光基本是一样的。没错儿,这位姑娘被爷孙俩都看上了,爷爷也想起来再试试。这马背上的民族真是一点也没有儒家精神哈。

45、老娘舅张居正在处理鞑靼部落内部家庭矛盾时,捋了把顺毛,把对方的爱孙送回家,并表示和鞑靼部落互市,鞑靼不再侵犯大同。

46、刀切豆腐两面光。张居正的才能藏不住了。

47、高拱也曾是裕王的老师。张居正是高拱的副手。高拱比较强势,性格暴躁,和徐阶先有冲突。在隆庆后几年,两人携手进行改革事宜,但是两人也日渐产生了矛盾,只是碍于隆庆和高拱的关系,张居正一时难以扭转局势。直到隆庆走后,张居正才上位。前有严嵩、徐阶,又有高拱,各个不是省油的灯。张居正蛰伏官场二十年。荷花?定律终于展现。

48、1571年隆庆五年,高拱为内阁首辅。然而屁股还没坐热……下一年万历他妈李太后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就开始弹劾高拱了。冯保是万历皇帝的“大伴”,万历很依赖冯保。

49、总结这部分:严嵩弄死夏言,徐阶把严嵩弄走,严世蕃死,徐阶把高拱带来,高拱把徐阶弄走,高拱自己走,后来他又回来了,高拱继续把赵贞吉弄走,陈以勤、李春芳也不在。高拱带高仪入阁,高仪病,隆庆驾崩,剩高拱、张居正。高拱和冯保斗,最后张居正胜,为内阁首辅。

50、郭东文饰张居正,大明王朝1566。中年少女是不是都喜欢大叔

51、1572年隆庆六年,隆庆崩。万历小皇帝来了。一枝花年龄的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官场沉浮二十余载,厚积薄发,是年47岁。(我突然想想自己十年后会怎样?)

52、大明人才辈出,根本不缺做事的人,缺的是张居正的公心和决心,缺的是敢大刀阔斧的改革家。

53、1574秋,佥都御史李世达巡抚山东,发现并上书揭发孔尚贤擅用驿递做私人生意的事。由于孔用的冯保亲戚仓库,属于捆绑利益,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且牵涉人员多。张居正下手整顿时特意试探和征询了冯保的想法,冯保无异后,张居正遂颁行了整顿驿递条例,官员非公务,不许使用驿递等。(孔尚贤,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

54、另,明朝驿递的开销由当地沿途官员提供和分摊,最终百姓吃苦,相当于无形中多一项支出,如擅用驿递无异于利用职务之便贪图私人利益,做生意已经能赚一笔,开销上还省一笔。其实,就怕有些皇亲国戚,仗着自己有权有势,胡作非为。所以张居正对驿递的规定改变,实则是动一发而牵全身,别说新条例的推行、旧制度的改革有多难,就连改变一例法,都那么难。摆在面前就有这么件事。

55、侯东莱是封疆大吏,把鞑靼阻挡在边关境外,他儿子违规使用驿站按新例会被革去官职。张居正雷厉风行,义正言辞,秉公办理一点不带含糊,又找了万历重下圣旨。张阁老深知乱世用重典,重病用猛药,有个过渡期来缓冲固然好,然而留给他和大明的时间不多,他需要下重手。就这样,侯东莱之子因违规使用驿递,革去官荫资格!

56、当下同样犯事的还有赵悖,大理寺副院长,郊游在昌平驿站吃了顿丰盛的午餐,被降一级;汤卿,按察使,出京公干,可以使用驿递,却额外多要求了三匹马,同样违规被半路召回京城,连降三级。

57、张居正家奴违规使用驿站马匹后梃杖一百,其后果可想而知。张居正为百姓为大明帝国鞠躬尽瘁,却得到了官员的憎恨。没办法没办法,前进的道路上总会得罪人,这就是改革大明、为国除弊的代价。张居正执行自己新例时也不是一尘不变一直铁面无私,他也有变通。比如张卤,保定巡抚,稽查中供出了十几人违反驿站新规,最后张居正以儆效尤,扯出其中一人定夺,此人是山西巡抚,仅以警告信誡之。

58、兵部左侍郎汪道昆,右侍郎吴百朋,王崇古、王遴三人

59、张居正的权力来源大部分在于万历他妈,李太后。

60、张居正从冯保那里打探到,万历的妈妈李贵妃,非常介意自己的出身,做了太后以后,更是想在宫廷里彰显一番地位。但当时有两位太后,一位是陈皇后,一位是都人出生的李贵妃,嫡母可尊称为太后,但是前面没有任何冠名,而且要像正牌太后请安。

61、张居正洞察了这位27岁寡妇万历妈妈李贵妃的心思,于是大笔一挥,让礼部命陈皇后为仁圣太后,而李贵妃为“慈圣太后”!

62、如此一来,李太后自然如鱼得水,从此和陈皇后平起平坐。宫中的女人无所争,就在名份地位上要计较个高下,尤其是出生低等的李贵妃。

63、在今后李太后的爹贪污军饷,只用了五万两添置冬日棉布军衣的案子中,张居正也是处理得妥妥当当,轻松化解了这场犯罪,李太后自然是对张居正感激不尽,恨不得以身相……谢。

64、张居正在处理冯保侄子的案情上也是大事化小的做法,所以这一脉的权力,他牢牢把握住了。至于万历那边,小皇帝嘛,都是听他的。

65、核心宗旨:改,彻底改!首先是开源,有钱才能办事,办事得有人。先淘汰一批摸鱼的官员,考核通过的官员,才能上岗,这就是整顿吏治的“考成法”,从此也没有懒政、不作为的官员,都是勤勤勉勉、兢兢业业。

66、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一条鞭法从张居正开始大力推广,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土地丈量也使得国家的土地一下子“增加”亿亩。同时得罪了很多人的利益,以至于张居正被清算时墙倒众人推。

67、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司法、水利、驿运、科举等各方面都有改革,开除了三万多冗官,大明王朝正走上日新月异的康庄大道。

68、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小皇帝长大,却没有修身治国,更没有平天下。万历在张居正死后几年,突然翻脸,以“专权乱政”、“谋国不忠”之罪,没收了给他的所有赏赐,撤回了封号(上柱国,太师太傅、文正),还抄了北京和荆州两个地方的家,甚至想对他“斫棺戮尸”。抄家前封锁了大门,等延迟了十几天到来的京官进屋时,家里已活活饿死了十几口人。张居正共6个儿子,长子张敬修因被迫写下认罪书,牵连了其他人员,内疚又不堪忍辱而自缢;二子张嗣修(榜眼)被发配边疆;三子张懋修(状元)被削籍为民。之后,二子着手整理父亲的文集资料等。

69、抄家后所得的十余万两黄银,似乎又不够万历造宫殿。罪不至此。后续的官员看着张居正的下场,想要下手也不敢,明哲保身为主,申时行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士绅土豪、妖魔鬼怪,又出来了。终万历世,无敢白居正者。直到天启年间,才恢复了名号。

70、遥想当年,张居正给万历当老师的时候,用心良苦地编写了《帝鉴图说》连环画,这是一套图文并茂之启蒙教育的书。包括帝王必修课《资治通鉴》也有张居正注释版。

71、一次万历在读《论语》时,误将“色勃如也”之“勃”字读作“背”音,张居正厉声纠正:“当作勃字!”声如雷鸣,吓得万历惊惶失措,在场的官员们无不大惊失色。

72、《神宗实录》言张居正“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张居正自己也曾得意洋洋于“吾非政,乃摄也”这种忘乎所以的境界。然而,伴君如伴虎啊。万历长达十年的精神上压迫和工作中的不磨合,一股脑儿发泄出来了。

73、一切都迟了,后几十年中,他或许会怀念这位老师。

74、海瑞一生和张居正并无过多交集,却也评价说,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海瑞和张居正都是硬刚,刚的方式和对象不同。一个讲原则、不和则开骂,一心为百姓;一个调教制度,改善系统,所有人按这个流程走,一心为国家。一个骂皇帝混账不如,一个凶皇帝严厉过甚。一个崇尚王阳明,儒家思想。一个管他什么王守仁十三香,芝兰当道、不得不锄,完全不温不恭不谦不让。

75、夺情:万历五年,张居正父亲去世,必须回家担忧三年。万历和他妈离不开张居正,于是万历下了夺情令,张居正可以戴孝在京处理公事。这回张居正意识到自己是和王安石一样的孤臣,毕竟反对他的人那么多,那些平日里利益受损的官员,还有他的学生都上书要张居正回家。但是一辆高速运转的车一旦开启便没有回头路。于是,皇帝的夺情令,也是他安排下而发布的,阻挡他的人都一并用强硬手段去除了。不得不说,李太后起了很大作用。

76、张居正和李太后

77、张居正:颜值即正义,有才有帅气。用抖音某视频博主的话就是,感谢这位李姓女粉。李太后有没有动私心不得而知,万历却看在眼里,可能也是他日后清算张居正的原因之一。张居正后期权利越来越大,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任人唯亲,李太后不管,不允许他退休。其实张居正生命中最后几年,肠道疾病困扰,以及隐约中感受到了危机,几次要求告老回乡,万历和李太后都没有准许。

78、对于一个身边只有太监冯保,自己拿不定主意的女人,还有一位从小听张先生话才能做事的小皇帝,他们真的离不开张居正!

79、万历一朝最精彩的部分嘎然而止,万历在位48年,后28年是躺平的。万历三大征、修宫殿、赏赐等用完了大部分钱,留下了一点给不成材的儿子,果然人傻钱多速来,一个月不到全用完,人也随之去了。最后只能是悲情的一对兄弟皇帝登台,身上没钱龙袍都得打补丁,最后一个落水而死,一个上吊而死。

80、人亡政息。大明再也没有救星了,老天也不帮大明,天启大爆炸、蝗灾、水灾、旱灾、小冰河相继而来。张居正入阁十年,大明续命六十年,而他被一朝清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心可向日月明,世间再无张居正。只有那是是非非的争议,流传至今。

81、(电脑屏幕不亮了,全程手机打字,排版有不对称,尽请谅解。)

关于本次半路张公墓和世间再无张居正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公墓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