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资讯

黄梅蔡山公墓价格,民国时期黄梅县略志

更新时间:2025 07 01 13:03:19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33次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黄梅蔡山公墓价格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民国时期黄梅县略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黄梅县人口渔业物产介绍风俗文化

佛教信仰名人名胜

沿革:黄梅县在秦汉以前,为古新蔡邑,有县府左边龙门內旧考棚,主考官门头悬此四字立匾,隨朝改制,(辞源载)据以东北门外,梅子正熟而黄,故改名黄梅,直属於黄州府八属,上隶属於汉黄德道,民国后废府制,改隶属於江汉道管辖。

黄梅蔡山公墓价格,民国时期黄梅县略志

形势:黄梅在鄂东长江北岸,距江边六十华里,位於皖赣边区,东与安徽宿松彭泽交界,南与江西九江隔长江交界,西与鄂东广济交界,北与安徽霍山交界,原为三十六鎭,民国后,划江西德化县江北岸之一角,属黄梅县管辖,名德化鎭,共有三十七鎭。县境位於大別山支脉之南端,全县山水各半,城在水山之中部,东北皆山区,有多云山、古角山、小溪山、东山,號称四山。西南皆水域,有太白湖、感湖、源湖、龙大湖,號称四湖。所种之田园,多在坪坂与堤圩之间,最大长江堤(马华堤)为官办,属於江汉堤工局,其他许多內堤,槪由各圩內种殖之民众,公举圩內居住田之最多者为坝首,到冬春之閒时,坝首將全圩堤之险处估工,按田亩之多寡分工,约定开工日期,鸣锣集合,每日向坝首报到记工,坝首监督,分段修筑,所派各人之工,自动做完为止。若在长江上游龙坪武穴胡世柏一带官堤,溃决一口,水必患涝內湖,各民堤无可挽救,各得抢割早稻,其水大可进浸县之西南二门城內。不过此种水势,如官堤巩固,或七八年难有一次,最可怕者,大雨倾盆,连日不止,四山洪水暴发,河窄水泛,民堤尽溃,还有水旱併降,山地草木皆枯,堤圩尽成泽国,壮者无谋生之路,老少流离失所,虽有梁惠王之策,亦无以为济,不过只望壹收一年可防三年之患。所以穷则呼天,求莫降灾,是以黄梅成为佛祖胜地,而官民不知水利未修,塘堰堤防不固所由来也。

人口:在未抗战之先,约二十八九万。

渔业:各湖边附近居民,多以捕鱼为生,每户自备小船一艘,名叫渔船,全家住宿船上,其捕鱼之工具,有掛钩、有卡钩、有丝网等类。在日落时投下钩网,黎明开始收取,大多是活的鯽鱼,一早靠岸,男则挑鱼进市,女则理钩补网,每日所得,除购油盐菜米上船外,犹有余裕,到冬季湖水渐涸,则几家连合组用大鱼之工具,於大网、跳网、旋网、拖网各种出湖捕鱼,都是满载而归。每日午后,有许多远路挑鱼者,名叫鱼贩子,到湖边迎接渔船,挑入城市及山內零售,小鱼小虾由渔户晒乾装袋,贩子收购,挑至四山及英霍二山出售,大虾蒸熟晒乾,挞成虾米,约三斤可晒一斤,还有一两寸长雪白银鱼,以太白湖为最好,亦须晒乾,其味甚鲜,与虾米分別装袋,运销汉口上海,人都视为珍品。

物產:全县人民多以务农为业,如无水旱,坪畈及圩內与湖汊之低田,全部收割,可余三年之粮。就是中等年成,亦有余裕。还有山坡之陆地,官堤內广大沙洲,只涵水而不能蓄水,能种杂粮而不能种稻,玆將生產杂粮大宗收入,略提几点分別列后。

⒈稻榖:种类甚多,有矮脚早稻、湖南鲜稻、芒湖早稻(有鬚)白糯稻、红糯稻、復脚又名晩稻、香稻各种,矮脚早稻,每年农历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二月间,浸种下秧,名叫社种,只要留冬天水田,不需肥料,揷秧后,不到五天,卽可收穫,这种稻谷,多种在低涯水田里,其性质速熟速收,以避免六月间大水淹没,不过每穗只有几十粒,可是种之广而收取仍多,如遇大水早来,虽未全黄,亦雇工抢割之。湖南鲜稻,芒湖早稻,是日常生活普徧所食之米稻,均在淸明浸半种,谷雨下齐秧,到七月去暑拿镰不问靑,其茎高穗长,每穗一百余粒,熟后压倒在田,每亩上田可收五百余斤,中田四百余斤,下田三百余斤,粒粒是米,空秕甚少。白糯稻脚矮穗短,红糯稻穗长茎高,一样田亩,收取红糯多而白糯少,如拿来做酒,白糯酒又比红糯酒好,营养丰富,故收得多的人家,留着自己造酒,或卖给酒店酿酒,其糟水可以餵猪。復脚稻,在收割了矮脚早稻之后,如无大水来临,其田卽可继续耕种復脚稻,若八九月间天气暖和,则发科较大,不过上田也只收得三百余斤,其米比早稻好吃而香,种此稻的人家,多留自食,还有以三五升米,分送其未种之亲友,卖出市场很少,而价亦贵。香稻据云为当年贡稻,种植者少,能收到一两担者,大多留着做年糕,或炒泡米待客用。

⒉棉花:每年五月间播种,山地沙洲,均可普徧生產,有大户可收几千斤,中户几百斤,小户亦有几十百把斤,可供纺织之用,到七八月间,棉花怒放,男女老少,均下地检摘,压花分籽之机车,昼夜轧轧不停,行商带客挨户看货,议价收购,送行过称取款,踹包运往上海,销与洋商,还有棉籽甚多,可以榨油,其色虽黑,其味甚美,富於营养,与猪油相等,民众多留自食。

⒊麦子:有大麦小麦米麦三种,適於山地沙洲种殖,每年八九月间播种,因冬腊积雪寒冷,发科甚难,一到春暖,蓬勃上长,相隔七八个月之久,要到四月收割,男男女女打麦连掌叭叭之声,各村庄门首皆是,以收小麦为大宗,大户人家可收七八十担,中户四五十担,小户亦有十几二十担,除留家庭磨粉吃食外,余俟杂粮商收购,转售於麵粉厂,至於大麦米麦,只有田少地多之人户种殖,收割取米,经过碓打之后,每日麦米和稻米各半煮饭、或新黄不接之际,以维家庭生活。

⒋芝蔴黄豆:適殖於沙洲近水边之地,野草较少,而易生长,所以多產於新开蔡山断腰严家闸德化一带,在五六间月播种,黄豆极易成熟,芝蔴必须经过除草密扯稀补之工作,再仍其繁殖,在大户人家,可各收五十担,中户亦可各收二三十担,其他农家,也有在隙地或田埂种殖,收取自食,届时杂粮行商,登门看货,现金收购,用粗细蔴袋,分別包装,运至汉口上海各地销售。

⒌花生:有大小两种,適宜於黄土沙洲之地,土鬆结实,土厚空多,大子榨油,小子零食而香,又名落花生,在棉花芝蔴收割后,卽继续种殖,其生长极易,藤铺满地,节节开花结子,丰收两三株可摘一斤,大户人家可收五六十担,中户亦有三四十担,其余农家,有收百把几十斤,供家庭儿童零食,收晒之后,有自己榨油转售,其渣饼可作肥料,也可以餵猪,或整装由杂粮商收购,销於外埠。

⒍烟叶:產生於黄花独山上延停前山地各鎭,地瘠土黄,適宜种殖,以麻饼作肥料,色润质佳,每到六七月间,各处山坡,铺晒烟叶,金黄满地,外人视为上品,其他地质土厚,產量较少,颜色不均,一热度不调,有如火烧带黑,经行商看色,评价赊购,到行混合做色,打捆运往上海,售与外商,其最劣者,颜色不佳,则卖与黄丝烟店,製成烟丝,零售鄕人吸食,但无官办购运,弊竇丛生,在行商赊购转销后,到腊月间囘来,赚钱亦叫蚀本,欺骗种户,要求减价付款,尤有避不见面,分文不把,以致种户全年辛苦,收入失望,纠纷迭起,讼事日生,此乃非官方购运之流弊也。

⒎造纸:於多云山古角山小溪山,设有土法造纸厂,利用地方资料,天然水碓水磨溶化纸浆,所出之折表纸草纸火纸皮纸,卖与商店包货及零售,另有一种竹纸,又名素纸,係学生习字之用,產量销於各埠,未经统计,不知年出数量若干。

⒏竹木:產於四山,松树最多,又名万年松,功用很广,修堤修桥,在沙河之內,均下松木桩打脚,大木烧炭,或锯成尺许,劈成对开,卖作柴火,竹子大围尺许,可製家用器物,还能造纸或取药材,因沙河水浅,將大竹打通刮靑,编成竹簰,山地出品货物,多利用雨后河流,约需两昼夜,可全部运抵县城及湖边,转运下鄕孔壠一带落行销售,竹子则连成一串,隨水运下,同销各地。

⒐湖草:广大湖水,到冬春两季,则开闸放出,乾至仅剩湖底及港路有水,所乾之处,尽成平原,一望无涯,满长靑草,都有界限,有业主,还可变卖,不过价廉地广,到三月中旬,草长极高,无力割取者,可卖给人割,种田人家,纷纷上场割草,晒乾打捆,雇船运囘,作种稻肥田之用,较之肥田粉土鬆耐久,所產之米、油润而好吃,也可为农业生產上一大帮助。

风俗:黄梅为山隅之区,交通阻涉,民俗习惯,仍谨守旧礼敎,各姓均有宗谱,派序井然,祖孙叔伯兄弟姐妹之称呼,无论年龄之大小,均有尊卑长幼之定义,及对异姓,亦以年龄分大小,长吾一岁者以兄称之,长吾父或小吾父者以叔伯称之,与吾祖父年龄相若者,亦以某爹称之,没有一个称名而道字,隨便呼喊者,这是鄕党之论齿也。至於新年初一,大家庭及书箱家,做孙孙子姪儿媳女儿,大早起来,梳洗完毕,整装轮贯前往祖父母父母房间下跪拜年,做儿子的到娘舅家妻娘家及家族好友家贺年,有亲长者还要带去斤肉片糕,以表敬意,新婚女婿,在三天年之內,就要去岳家拜年,见长辈还要下跪,送去节礼要丰厚,岳家办盛酒请客招待,以后每年节期,仍不可免,如女婿外出,女儿也要请示公婆,备办叫人送去,以示佳节不忘思亲之礼,大家女儿对父母礼节都是一样,不过要看家中有无之轻重,年到十五元宵夜,鄕下村庄都在玩花灯,用稻草扎的龙,有七节、有九节,名叫黄龙,满身揷着点燃的小香,有纸扎的头和蔴编身狮子,內藏两人,统统玩起来,如活龙活狮子一样,还有地故事,如彩龙船、打花鼓、八仙过海、文武场,有提灯、有挑灯、有人物灯、有鸟兽灯,锣鼓喧天,爆声不绝,彼来此往,灯烛辉煌,都是说些人寿年丰,国泰平安的吉庆话,热閒非常,为首提红灯的到了,主人给他一个红包,红灯一擧,道谢带灯而去,总要玩到过了二月初二土地会后,將龙化了为止,还有距县城远的地方,一般好玩的靑年们,搭一座小臺,借几件大嫂或新娘子的衣服,演花鼓戏,因县府照例禁止,总要到半夜开锣,唱的甚么梁山伯访友,吿垻费,蔡鸣凤辞店,於老四上竹山,吿京丞,寡妇扇坟之类小调,其做工动作,也还不错,但是只有农民靑年和无知小孩去看热閙,妇女们和大女孩都没有人去,老年人也在禁止,说有伤风化之行为,至於壹收年成,到了冬天,有一种酬神戏,扎松柏臺,贴满臺对联,曾记得石文杰先生有副对联云:「看戏仍有功,识千古多少人物。偷閒来听曲,做几日快活神仙」瀟洒切实,並派人到汉口写来大戏班子,迎神赛会,男女老幼,均皆整整齐齐,如过新年一般,先烧香进神,再端坐看戏,演过三五天,地方按亩出钱,送神了愿,还有端节划龙船,中秋节进月饼,对祖先春秋二祭,七月半烧包袱寄给先人之类,迄今犹有存焉,至於甚么自由恋爱,文明结婚,在全县恐难一见也。

交通:民国廿六年以前,东至宿松四十里,西至广济八十里,北至县属山区平地四十里,所有货物往来运送,都是叫一人二把手独轮车及人力肩挑背负,山地出品货物,多则利用竹簰,俟河內水流,运至县城。南至壠坪武穴小池口一带货物,可雇装十担,或二三十担,以及六七十担木船,看货物之多寡,適合船载重量雇用,到了严家闸起货拖船过垻,再装上货物前驶,这是当年交通最便利之一点,对日抗战后,自宿松到广济东西干道,因作战时修有砂石马路,现在汽车还可通行,仅未铺水泥,至南下孔壠转小池口六十里,虽铺有路型,可通汽车,但是在四五公尺高堤上行驶,相当危险,一日往返仅开一两次,这是地方困难,致一切建筑物,均在落后中。

文化:县內鄕村散居,交通不便,就是一所国校,学生极难集中走读,只有借祠堂或庙宇,请一位老师,教十几二十位学生,大多仍读旧书,民二十二年前,仅有一所完全小学,后感文盲太多,赴省困难,以县之四鄕,各设一所国民小学,將县中完全小学,改为初中学校,抗战胜利后,知道文化是国家寳物,不可落后,有了文化,才有知识和生活价値,是以又在小池口设立一所胜利中学,这样整理,比以前文化稍有进步,但比一般县市文化,还差得很远。

佛敎:黄梅因过去水旱频临,民众极信佛敎,又有五祖弘忍降生斯地,四祖东山寺讲经,(后改为五祖寺)五祖传给六七祖,並建有五祖佛母塔,意生寺、开口寺,淸康熙帝颁给天下第一山匾额,所以追述一至四祖,传授六七祖,有老祖寺、四祖寺、五祖寺三大禪林,合二三六至七祖为正宗,至高山静鑑祖师,北山念冰祖师出处不详,在梅世称有九祖,均各立有庙、火云洞,卽观音庙。民十八年,匪正猖獗,內藏二千余,经本邑县长桂鹏九,率队包围,用火攻杀尽,还有誌载十三仙景,均有形迹可考,將来如政府贷款支助,可以建设最大观光风景区,以鄂皖赣三省香客,略加捐献,不一二年,可全部归还本利,名胜风景犹存,谨將一至七祖根缘及十三仙景区域,分別记明如下:

⒈一祖(梁)达摩,世称老祖,南天竺王子,姓刹帝利,泛海到广州,普通中武帝迎至金陵,与谈佛理,居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人莫能测,大同初示寂葬熊耳山,魏宗云使西域囘,遇达摩於葱岭,手携只履,云问师何往,曰西天去,是为禪宗一祖。

⒉二祖(后魏)慧可:洛阳姫氏子,博极羣书,尤精玄理,请道甚挚,至雪夜断其左臂,达摩感许受衣钵,百年余岁,卒諡正宗普觉大师。

⒊三祖(隨)僧粲徐州人,为北齐居士,年四十有疮疾,謁二祖慧可求懺罪,二祖器之,为剃度,密授法要信衣,会周武帝废敎,往来太湖县司空山,传法於道信,遍游江上,歷罗浮诸山,復还舒州皖公山,为众说法已,合掌立逝,著信心铭六百言,唐玄宗赐諡鑑智禪师。

⒋四祖(唐)道信:蘄州司马氏子,受法於僧粲,武德中居破头山,学徒奔凑,贞观末召赴京,使三返,以疾辞,与其徒弘忍同住东山寺,世称东山法门,代宗时追諡大医禪师。

⒌五祖(唐)弘忍號黄梅,佛母周氏子,为佛敎禪宗,其弟子惠能得受衣钵,五祖亲送至长江边,嘱囘广州,弟子神秀不愿,因此分创南北两宗,世称南能北秀,为禪门北宗之始,卒諡大满禪师。

⒍六祖(唐)惠能,亦作慧能,新州卢氏子,与神秀同师黄梅弘忍禪师,受其法得衣钵,囘居韶州曹溪山寳林寺,为南宗之始,弟子甚多,一日谓众曰,吾於忍大师处受法要及本钵,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法要衣钵,不须传也,先天中卒,年七十六,唐宪宗諡为大鑑禪师。

⒎七祖(唐)神秀,亦作惠明,尉氏李氏子,与惠能同师黄梅弘忍禪师,奉楞伽为心要,亦称六祖,为北宗之始,武后召至京,命於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异之,张说尝从问法,执弟子礼,神龙中卒,諡大通禪师。

⒏名胜古蹟:载在邑乘,有名十三仙景,就记忆所及,分述於左:

老祖寺出米石昔日听道众僧,每日所食之米,都由石上所出,至今石上留有米跡。

照妖镜相传当年汪可受,照见一代官九代牛,当把镜子哭昏了。

四祖寺出木池昔日修庙火木不能上山,係由太白湖进,此池內取出,还剩下大木头在池中。

五祖寺白莲池此池在山顶上,昔日有白莲常开,现今有池无莲,形迹尙存。

讲经臺臺在寺后山腰,约二三丈见方,是四五祖讲道之臺。

修道洞满山是沙,仅有两个几千斤大石交叉在洞內唐柳公权亲书修道洞三个字。

踏石鑑五祖到宿松交界处,留一脚印,故名,宿松亦建有五祖寺。

白湖晚渡五祖夜深送六祖,至白湖渡无船,忽来一白鬍老者撑船渡过,故名。

多云樵唱多云山阴雨天,无人探樵,有樵夫唱歌。

犀牛望月城西门外有一池,其形像犀牛,昔常有月光出现於池中,故名。

太白渔歌太白湖中风雨天无渔船,有渔人唱歌。

百尺古塔在小南门城內,上层八十尺,莫有灰泥,完全砖石堆迭而成,其色黑,下层二十尺,用灰泥做成,其迹稍新,故名。

义井寄书城中心有一口井,名叫义井,全城內井水咸,不能吃,独义井水是淡的,可以飮食,商民取之不尽,久晴不乾,至今由然,相传为当年祖师传道寄书,故名。

人物:黄梅山高水促,性多仁厚,智亦浅拙,文风不盛,鲜有出类拔萃之人出,民前名儒仕宦,大都以忠孝仁爱为本,贤良方正为乐,民后献身革命,篤信主义,均有其功绩令誉,载之史乘,知之不详,言之不显,谨將明淸及民国三朝几位忠贞之仕宦,追述大槪,以免遗忘。

⒈石金,字南仲,明正德进士,授侍御,史会张璁桂蕚用事,臺中爭附之,金独侃侃不阿,嘉靖中,以论皇嗣获罪,下锦衣衞,謫戌宣府,寻宥归,詔起用,不出。

⒉石楚阳,明隆庆进士,官至山西大同巡抚,生有三子,长子有恆,次子有定,皆进士,三子有信副傍,恆官丹徒县令,除夕之夜为盗所杀,死於任所,后恆子確会进士,求署丹徒,欲除盗报仇,是年除夕盗来,县令假设被杀,新正初一,县令仍蒞各忠庙行香,暗派干捕到酒肆赌场探听,盗果惊奇议论,卽捕一二讯问,知为太湖水盗,自此捉杀迨尽,如愿已偿,朝廷议其父忠子孝,功德在民,旌赐忠烈,庙祀千秋。(有县城东门內石像忠烈庙可证)

⒊汪可受,號静峯,石楚阳之门生,明万历进士,官至大司马,神宗旌为天下淸廉第一。

⒋石柱国,號念恆明万历擧人,官万载令,以不阿当事,致仕有苦心北游二稿。

⒌帅远燡,號仲一,字逸齐,淸道光殿试及第三名探花官编修,咸丰间,洪杨事起,守土吏多弃城遁,上封事万言,指斥甚切,后游江西,將军与石达开战於东鄕,军溃遇害,諡文毅。

⒍帅培寅,字畏斋,淸光緖擧人授户部主事隨钦差大臣赴日考察,民国元年官榖城县令旋任武昌启黄中学校长,一生贫无立椎,仅藏书数屋,终日以读书为乐,萧耀南督鄂时,北军数师,全赖湖北之財以养,曾函责萧督不应以湖北之財,养他省之兵,以致民穷財尽一文,震惊省议会,派议员廖壮修劝勿报端发表,但是次日登出,萧督默而无语,议会认有胆识,因此湖北公债官票,未有出发,北伐后任湖北省通誌馆编纂、国学馆敎授、学生甚众,均今日之闻人,抗战暴发,武汉大轰炸,因老迈受惊,卒年七十余,卜葬武昌洪山北墓。

7、胡宗鐸,號今畬,保定军校毕业,官至中將,曾任广西龙州边防督办,北伐任师长军长前敌中路指挥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囘师討唐,膺湖北省淸鄕督办兼武汉警备司令匪徒歛迹境內安寧,抗战戡乱期间,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一生戎马,洁身自爱,家无余蓄,卒年七十有一,寿终臺北寓所,卜葬阳明山第一公墓。

原载于1967年10月台湾编纂的《湖北文献》第五期

作者简介:石瑞麟,黄梅镇去台人员,1897年出生,估计在1980年代往生,他在台湾《湖北文献》发表很多回忆黄梅的掌故轶事。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公墓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