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资讯

固始县蒋集镇公墓价格表(王震故里行)

更新时间:2025 08 13 21:17:48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34次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固始县蒋集镇公墓价格表,以及王震故里行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2023年3月初的一个周末,长沙房产集团邀请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研究室有关同志到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调研考察,马战村是长沙房产集团的乡村振兴联系点,也是原国家副主席、开国上将王震故里。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驱车来到马战村,春天的马战村风景秀丽,九曲溪绕村而过,不远处有杨梅岭等山峦绵延起伏。王震故居坐落于马战村江背组,故居前有一口池塘,池塘不大,四周栽种了不少竹木,我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竹,杆径不粗、个头不高却枝叶繁密,几十上百根竹拥抱在一起形成竹丛,远远看去,像是一个青绿色的竹锥。香樟、桂树四季常青,此时自然是碧绿的。最有意境的当属柳树了,此时的柳树新绿挂枝,随风摇曳,不由想起贺知章的《咏柳》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有池塘边垂吊的迎春藤,零零落落、三三两两地开着淡黄色的花朵,仿佛在报知春天的到来。这些高高低低、或青碧或淡绿、或枝繁叶密或干枝少叶的竹木乔藤,倒映在清澈澄碧的池水里,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图。池塘里有几只水鸭游曳,令人禁不住生发“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感慨。

王震故居始建于清末,坐南朝北,小青瓦,砖木结构,原为当地中立局的公房,后为王震祖上租住,上世纪40年代毁于洪水,2007年进行复原重建。现故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大小房屋共19间。1908年4月11日王震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到1930年率浏北游击队离开家乡,其间大部分时间在此居住。故居内设有王震纪念馆,分为百战骁将、挺进荒原、铁骨铮铮、情系故土、灿烂晚霞五个部分,陈列了王震的生平事迹。故居最大的厅堂内悬挂着1955年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时的半身像,挂像两旁对联为:“为国开基将军百战彪青史,毕生革命桑梓千秋仰大名”,是王震光辉壮丽一生的真实写照。

固始县蒋集镇公墓价格表(王震故里行)

1922年,王震离开家乡到长沙务工,1925年8月的一天,王震率三明工人纠察队员护送毛泽东到长沙韭菜园,路上,毛泽东与他们谈起了救国救民的真理,这次护送,不仅是王震与毛泽东建立深厚友谊的开始,更在王震年轻的心灵中点燃了一支不灭的火把,从此逐步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王震策马湘鄂赣,扬威长征路,抗敌陕甘宁,开荒南泥湾,建功大西北,南征北战二十余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1944年11月至1946年4月,王震率南下支队南征北返,途径八省境地,征战两万余里,大小战斗三百余次,冲破敌人一百多条封锁线,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又一奇迹。南下支队过黄河时,王震赋诗赞陈康白(化学家,时任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吕梁山上剃胡子,汾河岸边丢骡子。死也不丢竹杆子,誓与马列共生死。”此次南征北返,被毛泽东誉为第二次长征。

新中国建立后,王震率广大子弟兵退下戎装,拿起锄镐,投入祖国建设大业,在新疆组织大生产运动,将不毛之地变为沃野良田;在铁道建设工地挥师移山填海,高速高质地建成宝成、黎湛、鹰厦等铁路线;领导垦荒战士战天斗地开发北大荒,将北大荒变为“北大仓”。此外,海南的橡胶林、云南的咖啡园等全国各个垦区,无不留下了他的足迹,书写着他的传奇。

改革开放后,王震先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校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副主席,为党的干部队伍规范化、正规化建设,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与交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震情系故土,对生他养他的土地怀有深厚感情,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八次回到家乡,并多次以书信方式,指导帮助家乡建设发展,捐资帮助家乡创办林场、缫丝厂,建设村小学等。1967年10月,在给亲属的一封信中,王震提出:“我请你们同社员们好好讨论总结今年生产经验,既讲成绩,又讲缺点,发扬成绩,克服缺点。”1977年12月,在给中共北圣公社委员会负责同志的信中,王震指出:“从你们来信中看到,你们植桑养蚕有了发展,并建设缫丝厂,还准备织绸——搞县、社、队联营,是社会主义的大集体经济……这对于发展公社经济大有益处。我很赞成。”

在王震捐资建设的马战小学旁,有一片王震带领家乡父老乡亲栽种的板栗林。1962年,王震再次回乡时,自费购买1000余株板栗树苗,与乡亲们一起栽种在杨梅岭上。这片板栗林,经过数十年精心养护,如今树干粗壮,枝繁冠巨。此时板栗树上还没有长出新叶,那光秃尖削的枝条刺向天空,给人一种力量的美感。可以想见,待新叶满树,枝繁叶茂的板栗林必定绿意盎然、生机蓬勃。陪同调研考察的马战村党支部赵书记告诉我们,每年四至五月,米白色的板栗花竞相绽放,馨香漫山,至金秋九月板栗成熟,硕果累累,板栗口感鲜甜、肉质肥美。这时候游客来到板栗林,可以体验打板栗、捡板栗、吃板栗,别有一番情趣。

穿过板栗林,便是浏北烈士陵园,这是遵照王震1987年1月在一封家书提出的“建议区乡委、政府出面立个碑,把北盛区每个先烈和已故去的老党员、老同志的英名刻上为妥”的倡议,北盛镇政府于2002年3月修建的。通往陵园的道路呈五级台阶布局,大理石墁铺,拾级而上,两旁的龙柏低头不语,似在默默守护着烈士英灵。陵园由一组冲锋陷阵的战士浮雕群、烈士名录碑刻、大刀步枪碑铭雕塑、瞻仰广场等组成。红砂石战士浮雕群,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情景;烈士名录碑刻记录正着480多名北盛镇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英名,其中有被誉为“生活的亲密伴侣,工作的革命同志,斗争的真挚战友”的田波扬、陈昌甫伉俪,由于叛徒告密被捕,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1927年6月6日牺牲时,分别年仅23岁和22岁,陈昌甫还怀有身孕……

我们一边参观考察,一边交流讨论,大家认为,王震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其故居及相关设施是宝贵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但王震故居及其配套建设的修缮、挖掘、弘扬还远远不够,应该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修缮、提质和建设——

王震多次回乡,均下榻于故居,但故居房屋未作过大的修缮,在如今四周新房群立的背景下,尤其显得陈旧简陋。不禁想,能否以故居为中心,重新进行规、扩充,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以“故居、水溪、田园”为要素布局,“多节点、多组团”的总体架构,体现“农耕特色,农垦精神”的“王震故园”?

王震将军亲手栽种过的那片板栗林,不仅早已树大林密,秋收时节枝繁果丰,而且板栗口感鲜甜、肉质肥美,更是王震情系故土、造福桑梓的生动体现。听说板栗林是马战村两个村民组的集体土地,现已承包给一位村民自主经营,每年承包费仅1.5万元。不禁想,能否将板栗林收归村集体所有,再进行提质改造,特别是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与文化内涵,建设“将军栗园”,栗园出产的板栗就命名为“将军栗”?甚至有人提议,充分发挥王震的影响力,敬请一位党和国家或军队领导人为“将军栗园”题名。

浏北烈士陵园里安息着北盛镇为革命壮烈牺牲的480多名烈士,田波扬、陈昌甫这对革命伉俪的坟墓就安葬在陵园里。陵园虽然有战士浮雕群、烈士名录碑刻、大刀步枪碑铭雕塑、瞻仰广场等纪念设施,但缺乏“故事”。不禁想,能否从这480多名革命英烈中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在五级台阶两旁安放他们的塑像,并认真挖掘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奋勇杀敌、英勇壮烈牺牲的故事,将陵园建设成为具有北盛地方标识、将军故里特色的“浏北陵园”?

如此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企划着,大家不禁兴奋起来,仿佛这带有浓郁将军特色和红色基因的浏阳马战“三园”就将建成一般!

不禁期待,马战“三园”建成时,再次王震故里行,那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意境与感受呢?

固始县蒋集镇公墓价格表和王震故里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公墓资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