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 09 04 03:18:01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228次
看到题目,我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乃始皇帝命令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成为后世正统皇帝的印证。
据说,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刻着八个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以后,传国玉玺被奉为国之重器,天子象征,得之则受命于天,失之则气数已尽。
所以,可以说,传国玉玺见证了历朝的兴衰。
秦亡时,子婴将玉玺奉上,汉高祖刘邦获得;西汉末年,王莽篡权,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取玉玺,太后大怒,以玉玺击之,玉玺从此破损一角,王莽让人用黄金补了缺。
王莽兵败,玉玺数次易主,最后到了刘秀手里,东汉兴起。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袁绍入宫杀宦官,段珪携灵帝出逃,玉玺丢失。
到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进洛阳,获得了传国玉玺,将其藏于妻子吴氏处。
孙坚身死,玉玺归袁术所有,袁术称帝不久也死了,荆州刺史徐璆找到玉玺,献往许都,玉玺复归汉室。
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命人在玉玺肩部增刻“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明自己非“篡汉”。
司马氏窜魏称帝,传国玉玺归晋。
晋怀帝司马炽被前赵刘聪俘虏,玉玺归前赵。
后赵石勒灭前赵,玉玺由其所有,增刻“天命石氏”。
冉魏建立,玉玺归冉魏。
冉魏求援晋朝,晋将索要玉玺,连夜送往健康,传国玉玺复归司马氏。
接下来是混乱的南北朝,玉玺几经易手,最后到了隋朝手中。
隋朝亡,隋炀帝之孙杨政道遁入漠北突厥,携玉玺前往。
贞观四年,李靖讨伐突厥,杨政道返归中原,将传国玉玺逢于唐太宗,玉玺归李唐。
唐末,,天下乱,朱氏窜唐,夺玉玺,建立后梁,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国玺归后唐。
后唐灭亡,传国玉玺丢失数百年。
到了宋朝,哲宗时,农夫从耕田中发现传国玉玺,经十三位大学士鉴定,为始皇帝时期所制国玺。
靖康元年,金兵入侵,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也被掠走,国玺再次丢失了踪迹。
元朝时期,传国玉玺忽现于元大都,被权相伯颜获得,将其磨平给了各位王公大臣做私章,从此
传国玉玺不知所踪。
朱元璋建立大明,据称几次深入漠北,一为灭穷寇,二为追寻国玺下落,但始终未果,玉玺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1】汉武帝的儿子刘胥是一位肌肉男。他饲养了一群狗熊作为格斗陪练。这一次,他挑中了一头威猛的大熊进行对打,没想到大熊不讲武德,一巴掌扇向了他。
刘胥是汉武帝刘彻的第四子,西汉第一代广陵王。
他身材高大魁梧,浑身都是腱子肉,拥有八块腹肌,孔武有力。
刘胥自幼不喜欢读书,热衷于户外运动,每天都要出门嬉戏游玩。
这家伙智商有点欠费,他的爱好说起来让人不可置信,那就是与野兽搏斗。
汉武帝对他的荒唐行为非常愤怒,屡次对他进行训斥。可是他根本就把父亲的话当作耳旁风,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久而久之,汉武帝对他彻底失去信心,将刘胥的名字从储君之位的清单中直接删除掉。
《汉书》中记载:“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
最初刘胥心中深知皇位与自己无缘,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他斥巨资修建了一座“熊瞎子格斗陪练俱乐部”。在其中圈养了各种狗熊,没事的时候,就要翻狗熊的牌子,选一个来跟他搏斗练手。
当然,选陪练狗熊的任务都由手下人来进行,这活儿可是要掉脑袋的活儿,跟狗熊搏斗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伤了刘胥,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因此,手下人费尽心思,想方设法饲养一些有气无力的弱熊,每次刘胥要跟熊搏斗的时候,就将这些弱熊挑出来应对。
刘胥不明白其中的机窍,每次将熊打得奄奄一息,都觉得自己力大无穷,仿佛化身“无敌战神”,内心成就感膨胀到无限。
可是有一次,刘胥执意自己钦点了一只威猛的大熊。没想到还没等他施展拳脚,就被熊一巴掌打倒了。
是不是刘胥最后的死因就是因为挨了大熊的巴掌呢?确实有人认为刘胥是在跟熊格斗过程中死掉的。
可是从年龄上来看,这个说法很难让人信服。
刘胥出生时间不详,他被封为广陵王时是公元前117年,死亡的时间是公元前54年。在广陵王这个位置,他坐了64年。
他的年龄已经超过了64岁,在如此垂垂老矣的时候,再自视甚高,也不太可能去和狗熊搏斗。
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这又是另一个花样作死的故事。
汉武帝共有六个儿子,嫡长子刘据7岁就被立为太子。刘胥在这个时候并未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而是一门心思吃喝玩乐。
可是,刘据37岁时,被人陷害,汉武帝在他家中竟然搜出了人偶,认定他行巫蛊诅咒天子。
刘据被逼无奈,起兵造反,后来兵败自尽。
储位出现了空虚,刘胥内心突然萌发出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时,汉武帝还有四个儿子。他指定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成为太子,即位后,被称为汉昭帝。
汉昭帝即位时只有8岁,刘胥认为这个弟弟相当弱小。因此内心一直蠢蠢欲动,盲目自信不断滋长,几年后,他终于按捺不住,准备采取点实际行动来夺取皇位。
他想到的是什么办法呢?
现在听起来有点可笑,可是当时楚地非常流行巫蛊之术。于是,刘胥精挑细选,请来了一位楚地著名的女巫李女须,让她请神并下诅咒。
李女须又跳又唱,哭泣着说,汉武帝的灵魂附在自己身上,汉武帝想让让刘胥当天子。周围人听到此话,立即匍匐在地。
刘胥又让李女须到巫山祈祷。恰在不久后,汉昭帝突然生病去世。刘胥认为李女须能力超强,杀牛宰羊庆祝祈祷灵验。
可是,刘胥并没有如愿以偿当上皇帝。权臣们经过一番讨论,急招昌邑王刘贺入京为帝。
刘胥又让李女须祈祷诅咒。这一次又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刘贺糊里糊涂地坐上了皇帝的位置,还没等屁股坐热,就被权臣们列出1127条罪状,赶下了皇位,他只在皇位上坐了27天。
听到这个消息,刘胥心中大喜:女巫实在是灵验,看来我很快就要当上皇帝了。
还没等刘胥的兴奋劲儿过去,一盆冷水又泼了下来。皇帝依然不是他,这次上位的是哥哥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即汉宣帝。
更让刘胥绝望的是,汉宣帝没多久就立了太子。刘胥不由得感叹:“这还有完没完啊,看来我终究无法成为天子。”
于是,他终于停止诅咒。别以为这家伙就这样安稳度日了,他作死的历程还没有结束。
其实汉宣帝对爷爷辈的刘胥很不错,陆续赐给他黄金共五千斤,其他器物也赏赐很多。
可是刘胥内心总有一股愤愤不平之气,平静的日子过得飞快。突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像药引子一样,将刘胥内心的不满引发了出来。
刘胥的儿子刘宝因杀人被剥夺爵位,又与刘胥的姬妾通奸被发觉,而后被关进监狱,诛杀。
刘胥受到此事牵连,很多田地被没收,分给贫民。
心中愤怒的小火苗熊熊燃烧起来,刘胥又想起了久未运用的巫蛊之术,让女巫重新开始请神诅咒。
这一次可没有那么幸运了,他行诅咒之事被人发觉,有官员来追查此事,刘胥内心惶恐不安。
刘胥的行事就像见不得光的老鼠,虽然背地里干了很多坏事,却胆子相当小,不敢承担后果。
他先是杀人灭口,处死了巫师和相关人员20多人。
可是,这一行为也没有瞒过查案的官员。汉宣帝亲自指定官员审讯刘胥。
刘胥谢罪说:“罪该万死,这些罪状,确实都有。不过事情已过很久,请允许我回去仔细想想再全部招供。”
刘胥回宫后,自知很难逃脱罪责。干脆进行了最后的狂欢,他大摆酒席,与儿女、姬妾等弹琴唱歌,胡吃海喝,一直狂欢了整夜。
接着,他留下遗言:“皇上待我很重,而我太辜负皇上。我死后,尸骨应当暴露在外。如果有幸允许安葬,也应薄葬,不要厚葬。”随即用自缢而死。
汉宣帝对这个荒唐的爷爷也是无可奈何,不过他并没有按照刘胥的遗言行事。而是格外开恩,赦免了刘胥几个儿子的死罪,只是贬为庶人。
那么,汉宣帝是否让刘胥暴尸荒野了呢?这件事情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2000多年后,一束光照进幽暗的地底,尘封已久的一切又重现世间。
1979年,江苏省高邮市天山乡的神居山上,一声炸山的炮响,炸开了两座汉墓,一个富丽堂皇的世界展现在众人眼前。
深达几十米的地下,皇室贵族的气派尽显,宛若昔日的歌舞升平在时空中凝滞。
两座汉墓中正是广陵王刘胥和他的夫人。
汉宣帝不仅没有让刘胥夫妇暴尸荒野,反而为他们举行了诸侯王级别的奢华墓葬。
无数精美的随葬品让人赞叹,而最为让人惊喜的是代表皇族身份的汉代最高葬制--黄肠题凑、金缕玉衣。
“黄肠题凑”是帝王陵寝椁室的标志,四周用柏木或者楠木搭成框架架构,其上覆盖上顶,好像一间有顶有围墙的小房子。
柏木黄心,因此叫做黄肠。题凑是木头的堆叠方式,均将小头向里,大头向外。木头缝隙之间严丝合缝,连薄薄的刀片也无法插入。
柏木和楠木都是生长十分缓慢的树木,水桶粗的木料生长要用近百年的时间,而刘胥的寝陵实际的黄肠题凑面积竟然半个足球场大,全部是用大型楠木组合成的!木头之间全靠榫卯结构相连,刚出土时连薄薄的刀片都无法插入其连接缝隙。
“金缕玉衣”更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由金丝将一片片精雕细琢的玉片按照身体的形状,连接成衣服,穿在死者身上。
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制作一套“金缕玉衣”十分不易。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为几千片玉片。再用特制的金丝穿缀起来,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刘胥墓地中还有许多价值连城的随葬品,粗略估计一下,整个墓地价值150亿!
一个荒唐王爷,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入住顶级奢华墓地。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声:投胎真是个技术活!
2】千万别以为刘胥这样作死的王爷只此一个,别无分号。仅仅过了100多年,东汉又出现一位同样作死的王爷,他就是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刘荆。碰巧的是,他是最后一代广陵王。
这位广陵王并没有和狗熊搏斗的勇气,不过他对皇位的热衷更甚于刘胥。
光武帝刘秀死后,他的四儿子刘庄继承了皇位,即汉明帝。
汉明帝刘庄和刘荆同是皇后阴丽华的儿子,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按照道理来说,刘荆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可是他偏偏心中不服,都是同一个爹同一个妈,凭什么你是皇帝,而我只是王爷?
于是他就义无反顾地开始了作死之路,而且一路生命不息,作死不止。
刘荆亲自冒充大鸿胪郭况,给前太子刘疆写了封信,怂恿他起兵造反。
刘疆可没有造反的胆子,接到信后,就立即举报给汉明帝。
查来查去,最终查到了刘荆头上。汉明帝念及刘荆和自己是亲得不能再亲的兄弟,并没有问罪于他,只是安排了人监视刘荆的一举一动。
刘荆并未因为此事有所反悔,而是更加变本加厉,一直寻找机会,想一举夺取大权。
几年后,边疆羌人造反。刘荆不仅不共同抵抗外敌,反而意图趁乱起兵,逼汉明帝退位。
可是还没等他动手,就又败露了。
汉明帝一看,这个兄弟留在身边就是个祸害,杀他不忍心,宠他又会有恃无恐。于是,汉明帝将刘荆封为广陵王,将他打发到封地,远离都城。
按理说,刘荆多次犯了谋逆大罪,却没有受到惩罚,正常人对此都应该感恩。可是,刘荆却并非常人,他反而觉得汉明帝对他不公,心中愤恨难平。
要说这人一根筋起来,真是神仙也拉不回。
到达封地后,刘荆又开始策划第三次谋反。这一次,为了能够一举成事,他找了个有名的相士来占卜。
刘荆问相士:“我和先帝长得很像,先帝30岁得天下,我现在也30岁了,到了起兵的时机吗?”
相士一听,心里大叫不妙,原来这家伙是个反贼。于是,他敷衍了刘荆后,立即向汉明帝打了个小报告。
这一次,刘荆得知事情败露后,态度很好,自己把自己关进了大牢。
汉明帝一看,这熊弟弟好像是知错了,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吧。于是又一次原谅了他,将他的广陵王降为广陵侯,减少了他的随从和护卫。
刘荆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刚从大牢里出来没多久,刘荆找来巫师行巫蛊之术,没想到马上又被人举报了。
这一次,没等汉明帝发话,就引起了众怒。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要求严惩一门心思,执迷不悔想造反的刘荆。
不知道是因为屡次失败受不了打击,还是因为皇帝的理想无法实现造成的绝望,或者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刘荆自尽了。
刘荆死后,汉明帝将广陵国改为广陵郡,刘荆的后代降为比“王”低一级的侯,广陵王从此绝迹。
刘荆的墓地在扬州甘泉山,虽然没有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却依然规模宏大,气魄非凡。
墓地经过多次盗掘,大部分随葬品已经被盗。可是从仅剩下来的一些随葬品中,仍然发现了不少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足以让人见识到汉朝工匠的鬼斧神工。
这些文物中,错银铜牛灯可谓是国宝级文物,集创造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见者无不击节赞叹。
铜牛灯高46厘米,铜牛身长36厘米。牛腹中空,背上驮着圆形灯盘,灯盘上有一片镂空菱形斜方格花纹式样的遮罩,通过转动灯盘上的把手,调节遮罩的角度,起到挡风、遮光的效果。
最为绝妙的是,灯罩上有罩盖,盖顶之上一根烟管与铜牛头顶相连接。当灯火点燃时,烟尘通过烟管导入铜牛腹中,被其中预置的清水溶解。
这竟然是一座2000多年前的环保灯,构思巧妙之极!
铜牛灯上用银丝装饰出龙、凤、虎、鹿等各种珍禽异兽的图案,说不出的灵动和飘逸。
可想而知,如果盗墓贼没有捷足先登,刘荆墓中将会有多少精巧奢华的稀世珍品!
刘胥和刘荆同为广陵王,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屡次造反屡次失败的滑稽形象。如果他们不是这么作,将会过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奢华生活。
可是人性总是贪婪的,面对掌握生杀大权的王位,刘胥和刘荆都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不作不死之路。最终自作自受,只能让人徒呼奈何了!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谢邀。说起青州,非本地人影响最深的应是东汉末年曹操的“青州兵”,那么“古青州“和现在的青州市是不是一个地方?
“古青州”,是指九州之一的青州,或清朝之前历代青州。古青州在不同朝代内容各不相同,包括行政建制和地域疆界。
大禹分天下为九州,依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为青,所以最东边一州便命名为“青州”,具体地域为“海岱惟青州”,即海岱者青州,东海至泰山之间这片土地,便是青州。
商代,居于今青州一带的先民,为亚丑部落,已经熟练掌握青铜冶炼技术与原始瓷烧制技术。刻于龟甲、兽骨、青铜器上的文字,已经趋于成熟。
周代春秋战国时代,青州属于吕尚封地齐国。当时青州境内稷山建有稷下学宫,齐国学士于此聚会治学。
秦代将全国划为三十六郡,今青州属于临淄郡。
汉朝沿用秦时郡县制,却又增刺史部,令十三刺史部,分控百余郡县,其中就有青州刺史部。汉时,开始设立广县,并营建广县城,地址在今市境西南一公里处。东汉时,青州刺史部的疆域在东边有所扩大,从今海阳至今青岛一带沿海地域,西汉时属徐州刺史部,东汉即划归青州刺史部。
晋代不再称青州刺史部,而是直呼青州,青州辖区有今胶南、五莲、日照、莒南等地。
北魏仍设青州刺史,治所在东阳城内,今高青、胶州、潍坊一带,仍称“青州”。
隋代设青州总管府,其辖区领齐郡、北海郡、高密郡、东莱郡。青州总管府治所,仍驻青州东阳城。
唐代行政建制,仍设青州总管府(又名都督府),却撤郡设州,北海郡恢复为青州。设平卢淄青节镇,治所驻青州,共领管十五州:青州、淄州、齐州、沂州、密州、海州、登州、莱州、德州、棣州、曹州、濮州、徐州、兖州、郓州等。
北宋将唐代的“青州总管府”之名,易为“京东路”,治所仍驻青州城,后来改为“京东东路”,青州管辖益都、寿光、临朐、博兴、千乘、临淄等六县。
金攻占青州后,撤青州府,设益都府。益都府管辖益都、寿光、临朐、穆陵(今临朐县南)、博兴、临淄、乐安等七县。
元代设益都路总管府,辖区比金代变化较大。东、西、南三面疆域,均有缩小,但仍统领八州十五县,治所仍居青州。
明代将益都路总管府,易为青州府,又在青州府之上,设山东行中书省。
清廷确立山东省,青州府地域有所缩小,南部的今沂源、蒙阴、五莲、日照一带,划归沂州府。
民国时期,撤消青州府,益都县直属山东省辖。
1948年青州解放,设立青州特别市,1952年恢复益都县,1986年改称青州市。2007年,青州市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调整,撤销五里镇并入王府街道;撤销东高镇并入益都街道;撤销朱良镇并入高柳镇;撤销普通镇并入邵庄镇;撤销口埠镇并入何官镇;撤销郑母镇并入谭坊镇;撤销王母宫街道,将原王母宫街道的大崔家等8个村,东夏镇的东侯庙等15个村并入黄楼镇;将王母宫街道的徐七里等34个村并入东夏镇。原云门山街道、王坟镇、庙子镇、弥河镇4个行政区域不变。
青州现为山东省辖县级市。
(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
我们的村名现在叫清美。元末明初有江夏黄氏迁到这里。当时这里是个旧澳头,前面及东面是内海。如今东南面仍分别称后洋、洋的、洋尾地名。地壳的不断上升现在只剩下一条溪流。江夏黄氏初来时,澳头边上仍保留着古远时代的破仓库。他们选址于仓库后尾建了居宅叫中厝。渐渐的仓尾成了村名。随着那些临近的洋埔地开荒种植,青绿的村边美景把仓尾谐音为青尾。明代分别有金墩黄氏及潘氏迁到这里,逐渐成为本地古老又有规模的村子。解放初雅化为清美,并曾设立清美管区。现在称清美村!
“权臣”,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拥有权势之臣,通常指掌握国家大权,且可直接威胁统治者的大臣、宦官。古代皇权社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可以说是高高在上、大权独揽,然而却有不少权臣的权力直接凌驾于皇权之上,甚至连皇位的废立和皇帝的性命也操持于手。
1、西汉霍光。霍光是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在兄长帮助下得以入仕,霍去病去世之后,开始升任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长期侍奉于汉武帝身边。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际制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后霍光击败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开始独掌大全。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死后无子,霍光先是扶立刘贺为帝,仅仅二十七日后,便又将其废黜,随后拥立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逝,陪葬于汉武帝茂陵。两年后,霍家谋反案爆发,全族被诛杀。
2、西汉王莽。王莽出身于西汉末年外戚世家,其姑姑乃是孝元皇后王政君,自幼父兄去世的他勤奋好学、作风严谨,很快便声名远播。凭借王家的权势,24岁的王莽于汉成帝阳朔三年(前22年)开始入仕,历任黄门郎、射声校尉、光禄大夫侍中等职。之后,王莽击败王政君的外甥淳于长,于绥和元年(前8年)开始出任大司马,开始逐步掌握朝中大权。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后,王莽鉴于新帝汉哀帝的外戚开始崛起,曾短暂退出朝廷,直到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前1年)去世,且死后无子,太后王政君这才返回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并授意群臣重新推举王莽为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王莽随后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继位,并亲自代理政务,实际上已经完全掌控了朝政。元始五年(6年),汉平帝病逝,王莽为了方便掌权,遂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王莽继续代理朝政,直到初始元年十二月(9年1月)接受禅让称帝,建立新朝。
3、东汉梁冀。梁冀出身名门大族,两个妹妹分别是汉顺帝、汉桓帝的皇后,其先后历任黄门侍郎、河南尹等职。建康元年(144年),汉顺帝去世,太后梁妠立年仅两岁的刘炳为帝,是为汉冲帝。太后梁妠临朝听政,梁冀由此开始操持权柄,百僚莫敢违令,此后又先后立汉质帝和汉桓帝,专断朝政长达二十年。直到延熹二年(159年),由于其两个妹妹先后去世,梁冀被收缴大将军印绶,最终被迫自杀。
4、东汉董卓。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后于汉桓帝末年被任命为羽林郎,后又在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因作战有勇有谋屡立战功。中平六年(189年),朝廷爆发“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召董卓入京讨伐十常侍,董卓入京之际恰逢京中大乱,董卓立下救驾之功,回京后开始执掌大权。之后,董卓废后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虽然之后被孙坚击败,但董卓又挟持汉献帝退守长安,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因司徒王允的反间计被杀。
5、东汉曹操。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家,其父曹嵩的养父曹腾历侍四代皇帝,被封为费亭侯,其父曹腾袭爵,并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曹操也曾通过举孝廉短暂为官,而其真正成名则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后,曹操由此开始崛起于中原。汉献帝东归之后,曹操将其迎往许都,由此开始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虽然曹操直到去世都没有篡位,但实际上汉献帝不过是其手中的傀儡罢了。
6、曹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出身官宦世家,其自幼聪慧,曾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直到曹操担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丕获封魏王后,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受命辅佐曹丕,并帮助曹丕在储君之争中取胜。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称帝,司马懿开始获得重用,曹丕临终之前,任命司马懿和曹真为辅政大臣,后先后辅佐曹叡、曹芳两代帝王,并在曹芳时期发动“高平陵之变”,至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开始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嘉平六年(254年),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师去世之后,其弟司马昭继大将军之位,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司马昭去世之后,司马炎篡魏建晋。
7、东吴孙峻、孙綝。孙峻是三国时吴国宗室,精明强干、胆大刚决,孙权临终前诏命孙峻、诸葛恪、滕胤共同辅政。辅政大臣诸葛恪被曹魏击败之后,逐渐失去民心,孙峻便和吴主孙亮密谋后发动政变,诸葛恪被夷三族。杀死诸葛恪之后,孙峻升任丞相大将军,都督国内外军事,之后孙峻又巴结全公主孙鲁班,杀死废太子孙和。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将后事托付给堂弟孙綝,孙綝得以升任侍中兼武卫将军,先后消灭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等重臣,进而升为大将军,开始独掌朝政。孙綝执政时嗜好杀戮,与吴帝孙亮的矛盾激化,最终废黜孙亮,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綝升任丞相,领荆州牧。永安元年十二月(259年1月),孙綝在左将军张布等人的协助下被孙休定计捕杀,年仅二十八岁。
8、西晋司马越。司马越是西晋宗室,初任骑都尉,后迁散骑侍郎加侍中,历任散骑常侍、辅国将军、尚书右仆射等职。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之后,其子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与宰相杨骏争权,司马越因参与诛杀杨骏有功,获封五千户侯,不久复任侍中,加奉车都尉,晋爵东海王。后来,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司马越在后期先后击败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后来,司马越与晋怀帝司马炽之间矛盾爆发,晋怀帝于永嘉五年(311年)下诏要求各方征讨司马越,司马越得知消息后急血攻心,病死于项城。
9、东晋桓温、桓玄。桓温是桓彝长子,其父在“苏峻之乱”中被杀后,桓温亲手为父报仇,为人所称颂。桓温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先后担任琅琊内史、徐州刺史等职,并于永和元年(345年)出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振,又三次出兵北伐而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甚至威逼褚太后废除司马奕的帝位,改立司马昱为帝,甚至让宠臣相龙、计好、朱炅宝等人与后宫美人私通,所生三子将冒充皇子建储为王。宁康元年(373年)二月,桓温去世,以其弟桓冲统率其军,以其幼子桓玄继承其爵位。后来,桓玄先后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除掉执政的司马道子父子,开始把持朝权,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晋封楚王。大亨元年(403年),威逼晋安帝禅位,在建康建立桓楚。
10、东晋刘裕。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屡立战功,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则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代晋称帝,降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东晋灭亡。
11、刘宋萧道成。其父萧承之是刘宋时期著名武将,萧道成于元嘉十七年(440年)从军,在宋明帝时期,先后镇守会稽郡、淮阴郡,累迁南兖州刺史,平定桂阳王刘休范叛乱,迁中领军,掌握禁军,联合尚书令袁粲、中书令褚渊、丹阳尹刘秉并称“四贵”,后因刘宋皇室内乱,萧道成逐渐掌控朝政。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宋后废帝刘昱被杀,萧道成拥立安成王刘准为帝,史称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四月,宋顺帝颁诏,禅位于萧道成,是为齐高帝,改元建元,史称南齐。
12、南齐萧衍。从血缘关系上讲,萧衍与南齐宗室关系极为密切,凭借家族背景,萧衍刚出仕时便担任南齐开国功臣、卫将军王俭的幕僚,后历任户曹属官、参军、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一直做到雍州刺史,颇受齐明帝宠待。建武五年(498年)七月,萧鸾病逝,其子萧宝卷继位,但在位期间为人暴虐,弄的人心涣散。后来,萧宝卷冤杀萧衍的兄长、尚书令萧懿后,萧衍召集部下商议废掉萧宝卷,萧宝卷被杀之后,萧衍改立萧宝融为帝,并升任大司马,掌管朝中大权。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衍在群臣的拥戴和萧宝融的默许下,建立梁朝,史称南梁。
13、南梁侯景。侯景本为羯族人,自幼善于骑射、骁勇好斗,北魏末年天下大乱,侯景率军投靠尔朱荣,后因俘虏葛荣被升任定州刺史。高欢去世之后,侯景叛变,最终南下投靠南梁,获封景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董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此后侯景利用梁武帝的昏庸而迅速发展壮大,太清元年(548年)八月,侯景以诛杀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制局监周石珍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侯景之乱”。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破台城,梁武帝萧衍被其饿死,侯景改立萧纲为皇帝,自封大都督,并强娶溧阳公主,后又自封“宇宙大将军”。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废萧纲,再立豫章王萧栋为帝。同年,再命萧栋禅让,侯景登基为帝,国号为汉。
14、南梁陈霸先。陈霸先早年曾担任新喻侯萧映的传令吏,颇受器重,后历任直兵参军、西江督护、高要郡守。大同十年(544年),广州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一战解围,受梁武帝瞩目,之后又参与平定侯景之乱,抵御北齐进攻。承圣三年(554年)三月,梁元帝进陈霸先为司空,同年十一月梁元帝被西魏杀死,次年王僧辩迫于北齐压力,扶立贞阳侯萧渊明为帝,以萧方智为太子。承圣四年(555年)九月,陈霸先与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陈霸先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领扬、南徐二州刺史,掌握了南朝梁的实权。太平二年(557年)十月,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
15、西魏宇文泰。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中,宇文泰与父亲也参加了起义队伍,起义被尔朱荣镇压之后,宇文泰归入贺拔岳麾下。贺拔岳遇害后,宇文泰被推荐为首领,率众攻灭侯莫陈悦、曹泥,统一关陇。北魏中兴二年(532年),高欢拥立元修为帝,但元修实在无法容忍高欢,于是在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出逃,投奔宇文泰。然而,元修不过是宇文泰手中的一个傀儡罢了,元修眼看自身状况并无好转,两人之间矛盾越来越大,宇文泰于是毒死元修,改立元宝炬为帝。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宇文泰去世,次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代魏称帝。
16、东魏高欢、高澄、高洋。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又投奔葛荣。后叛降尔朱荣,成为亲信都督,曾劝尔朱荣称帝,未果。尔朱荣死后,高欢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六月起兵于信都,翌年攻入洛阳,推翻尔朱氏集团,拥立孝武帝元修。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元修出逃之后,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当然元善见同样只是个傀儡罢了。东魏武定五年(547年),高欢病逝,元善见以为自己亲政的好日子到了,没成想高欢之子高澄继承父职,且权势更大,甚至还让手下殴打孝静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高澄遇刺身亡,其弟高洋又继承其兄之职,他见时机已到,于是干脆废掉了孝静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
17、北周宇文护。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临终前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执掌国政之后,便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封大司马,进爵晋国公,全面掌管朝政。之后,宇文觉与因与皇帝矛盾频发,先后杀死孝闵帝宇文觉、废帝拓跋廓、武成帝宇文毓三帝,粉碎了楚国公赵贵、卫国公独孤信等反对势力,使得北周政权稳定下来,得以升任大冢宰,总领左右十二军,权倾朝野,成为北周实际主宰者。武成二年(560年),拥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后因东征北齐无功而返,导致个人威望降低。天和七年(572年),在宇文邕的主持下,宇文护在长安含仁殿被处死,子嗣和党羽全部被清洗。
18、北周杨坚。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去世之后,杨坚承袭父亲爵位。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周武帝宇文邕死后,太子宇文赟即位,杨坚长女杨丽华被立为皇后,杨坚于是又被晋升为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因周宣帝宇文赟不稳朝政、沉溺酒色,杨坚开始逐步掌握朝中大权。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阐,次年周宣帝驾崩,杨坚奉命辅佐朝政,升任左大丞相。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不久后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
19、唐朝刘贞亮。本名俱文珍,唐德宗时期宦官。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因中风而半身不遂的唐顺宗李诵继位,其不甘心受制于宦官,便内靠嫔妃,外靠翰林学士王叔文及著名的士大夫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意图发动“永贞革新”。刘贞亮于是和宦官刘光琦、薛文珍、尚衍、解玉、吕如全等一起劝皇帝立广陵王为太子,制造“二王八司马事件”,并拥立太子即位,拜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后因擅杀东川节度使李康,引起整个朝廷的众怒,渐渐失宠,最终于元和八年(813年)病逝。
20、唐朝仇士良。于唐顺宗时期入宫,负责侍候太子李纯,唐宪宗李纯继位之后,迁内给事,出任藩镇监军使,入为内外五坊使,加冠军大将军。长庆初年,拜凤翔监军使,封南安县公,宝历二年,迁鄂岳监军使,晋封郡公。唐文宗太和年间,拜右领军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迁左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之变后,加特进、左骁卫上将军。开成五年,拜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封楚国公。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驾崩,仇士良颁发伪诏,立唐穆宗第五子颍王李鏶为皇太弟,迎入皇宫继位,是为唐武宗。因有拥立之功,仇士良更加猖獗,不仅对武宗指手画脚,更是将唐武宗所宠的人,无论乐工,还是内侍,皆诛杀贬谪。会昌三年(843年)六月,仇士良病逝。
21、唐朝朱温。唐朝末年爆发“黄巢之乱”,朱温参与其中,官至同州防御使,后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击败,在亲信将领的建议下,最终于中和二年(882年)归附唐军王重荣、杨复光部,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黄巢军。因镇压黄巢有功,朱温先后升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并获封梁王。此后,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昭宗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迫使唐哀宗禅让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22、南宋史弥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中进士,开始入朝为官,官至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后于开禧三年(1207年)与杨皇后等人密谋,杀死权臣韩侂胄,并将其脑袋送往金国求和。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史弥远升任右丞相,此后掌权宋宁宗朝17年。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宋宁宗病逝,史弥远伪造宁宗遗诏,“遂矫诏废竑为济王,立昀为皇子,即帝位”,拥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逝,追封卫王,谥忠献。
23、南宋贾似道。贾似道于端平元年(1234年)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后于嘉熙二年(1238年)中进士,因其姐姐乃是宋理宗贵妃,于是很快便被升任太常丞、军器监,并获得宋理宗宠信。淳祐初年,贾似道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调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宝祐二年(1254年)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后晋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开庆初年于军中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宋理宗以“师臣”相称,百官都称其为“周公”。宋理宗驾崩后,立宋理宗养子赵禥为帝,是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后不久,贾似道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后因蒙古南下攻宋,贾似道兵败之后在群臣激愤下被贬为高州团练副使,途中被杀。
24、明朝张居正。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历任国子监司业等职,于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最终于隆庆六年(1572)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开始主持国政大事。万历帝继位之后,由于太过年幼,朝中大事基本由张居正主持,再加上代为批红的宦官冯宝也与张居正关系不错,于是内阁首辅张居正便把自己的意见授意他人,写成奏章,再由自己“票拟”赞同,最后再由皇帝同意。当然,张居正主持政务的十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极大改善了明朝的国力,然而由于其专掌国政又对皇帝管教严格,也最终导致了其去世后的悲凉结局。
25、明朝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因赌博大输后愤而自宫,改名李进忠,并于万历年间被选入宫。后来,因与时为太子的朱由校乳母客氏结成对食,开始走上飞黄腾达之路。明熹宗朱由校继位之后,对魏忠贤和客氏极为宠信,魏忠贤不仅从惜薪司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而且就连他的兄长魏钊也被任命为了锦衣卫千户。魏忠贤大权在握之后,不断打击异己、巩固权力,以至于被人称为“九千九百岁”,又因对国政参与过深,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26、清朝多尔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被封为贝勒,后多次随皇太极出征,因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并于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因生前未立子嗣,清廷内部围绕皇位展开争夺,多尔衮最终与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趁着明朝内乱,率领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可以说朝政大权全部操持其手,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被追封为“清成宗”。
除了以上这些权臣之外,历史上的权臣其实还有不少,例如东汉窦宪、李傕、郭汜,东吴诸葛恪,东晋王敦、司马道子,北魏宗爱、崔浩、乙浑,唐朝李林甫、杨国忠、李辅国、程元振,北宋蔡京,南宋韩侘胄等等,但由于这些人要么掌权时间太短,要么对皇权的威慑力还不够大,因此并未列入其中。
在企业中,有一些各部门共享的数据,如客户、供应商、帐户、组织单位、员工、合作伙伴、位置信息等。这些数据有几个共同特征:跨业务、重复使用、高价值。同时,他们也往往
但是在秋天的节日之前,我前一段时间回到家,但是我得到了东西,但是我遇到了著名的901丢失杯。直到今天早上,我才立即让新产品打开了盒子图片+聆听体验。要注意的第一
要知道海鲜市场上,商家如过江之鲤,价格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我决定出一期干货的内容,让大家了解一下海鲜市场捡漏笔记本的基本价格,看看哪些配置是可以毫不犹豫入
如果您的MP3播放器支持蓝牙,则可以通过蓝牙将手机与MP3配对。首先,确保打开手机的蓝牙和MP3的蓝牙,然后在手机的蓝牙设置中搜索MP3设备以配对。配对成功后,
一、为啥要折腾流量设置先说说为啥要做这个设置哈。就好比你有两条路可以去上班,一条路宽车少但路况不太好,可能有坑洼(就像速度快但不稳定的网络);另一条路窄一点但很
方法1:使用专辑编辑功能Apple手机随附的专辑应用程序具有强大的编辑功能,包括调整图像大小。用户只需要打开专辑,选择要收缩的图片,然后单击右上角的“编辑”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