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大全

总是想知道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实际上,这是真正的多动症.

更新时间:2025 08 17 13:33:47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2次

总是想知道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实际上,这是真正的多动症.

家里有个一刻都停不下来的娃,家长们不单管得身体累,更是操心——这么动来动去,集中不了注意力,以后上学怎么办,成绩跟得上去吗?

既然是大家关心的,糕妈就要好好讲讲了。

的确,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并不低(有报道称大概在5%左右,即每20个孩子就有1个是多动症),它也确实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疾病之一 ,但生活中这个词很多时候是被滥用了。

为啥这么说呢?给大家讲个搞笑的事情就明白了:

曾有调查表明,在被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中,8月出生的娃比9月出生的娃患病率高了60%。

这是为啥呢?原因很简单, 9月1号是开学日,9月之后出生的娃只能等到下一年上学,就成了班上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就会乖巧得多;而8月出生的娃是全班最小的,学习跟不上,玩性也大,当然容易被老师和家长视为“多动症”了。

也就是说,很多小孩被误诊为“多动症”,其实只是因为年纪太小!据报道,美国每年可能有约1百万的儿童被误诊成多动症 。

还有些家长,内心无法接受孩子成绩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就甩锅给“多动症”。而另一些家长呢,说自己孩子有“多动症”其实并不是担忧,只是想秀一下自己娃有多活泼而已。但这样随随便便给娃贴上疾病标签,是不利于宝宝身心发展的。

所以,“多动”≠“多动症”,大家在用“多动症”这个词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啊!

很多家长就说了,是不是多动症不应该是由专业医生诊断的吗?为啥误诊率会这么高?

这是因为,多动症虽然是一种病,但并没有明确的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医生下诊断时,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反馈(而这些反馈都有局限性,可能没那么客观)。

但有几点是可以明确的,多动症最大的特点是:

  • 多动
  • 冲动
  • 与发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

这里先要划个重点——不同年龄的小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可以对照自家娃的年龄大概看看

总是想知道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实际上,这是真正的多动症.

▲2岁以下以无意识的注意为主

所以啊,如果宝宝年龄还小,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是很正常的哦。真正的多动症儿童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这样的:

注意力不集中(中了以下行为6条以上):

  • 学习时不注意细节,经常粗心犯错;
  • 不管做什么(玩游戏、吃饭等),都比别的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
  • 不愿意聆听,即使没有分心也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 无法完成简单的指示(不是因为耍脾气故意不做,也不是因为没有理解任务不会做),比如让他去鞋架拿双拖鞋过来,他刚迈步就忘了自己要干啥;
  • 难以完成有条理的任务,比如整理玩具、收拾屋子等;
  • 常常逃避、不愿意做需要精力的工作,比如写作业、做家务等;
  • 经常丢东西,比如玩具、橡皮、课本等;
  • 很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扰而分心;
  • 经常忘事儿,比如跟小朋友约好要见面、答应了帮忙拿东西结果却忘了等。
  • 多动/冲动(中了以下行为6条以上):

  • 经常动个不停,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 在上课时会擅自离开座位;
  • 在需要安静的场合,过度地跑来跑去、爬上爬下;
  • 无法参加安静的活动,比如听故事、读绘本、搭积木等;
  • 比其他孩子更加“精力旺盛”,就像有个马达一样,一刻不停地动来动去;
  • 话多得不正常;
  • 经常打断别人的话,无法等别人说完就抢话;
  • 无法耐心排队;
  • 会突然打断其他小伙伴的活动,比如在别人做游戏时突然过去打断,或者突然拿走别人正在玩的玩具。
  • 光具备这两点还不够,在诊断多动症时还要满足以下几点:

    • 在12岁前出现症状,达到了与发育水平不相符的程度,且症状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
    • 症状出现是不分场合的(至少出现在2个不同环境下),不管在学校、在家还是在户外玩耍,都会有多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 症状严重影响(中度以上)了学业和社交;
    • 排除其他疾病(如甲亢、焦虑症、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等)。

    看完这些,大家应该心里多少有些底了。

    如果一个3岁宝宝只是在看书的时候不专心,玩起游戏来可以专注15分钟以上,那就不是多动症;或是在学校好动,在家就变乖巧了,那也不是多动症;又或者因为突然搬家、父母吵架等环境影响,宝宝处于一种焦虑、紧张的状态中,吃饭时动来动去,那也不是多动症。

    如果前面讲的几个条件全都符合,高度怀疑娃确实有多动症,那就应该及时找一个靠谱的、有经验的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医生,来帮你的宝宝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了多动症,就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行为治疗和(或者)药物治疗。

    讲了那么多,糕妈无非是想要跟大家强调:多动 ≠ 多动症。那如果宝宝确实不是多动症,只是好动怎么办呢?

    1.让宝宝多做消耗精力的户外活动

    首先要明确,儿童活泼好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宝宝精力太旺盛,就让他多做些消耗精力的户外活动,比如爬山、骑车、踢球等运动。

    2、弄清宝宝真正的喜好

    如果宝宝在做某件事时注意力不集中,要先弄清楚他到底是注意力缺陷,还是只是对现在正在做的事不感兴趣,多找找宝宝的喜好。比如你给宝宝读诗词时他没啥兴趣、不想听,但也许你陪他玩积木他就能玩一下午呢!

    3.放下手机,高质量的陪伴

    我们之前讲过,在陪娃的时候,爸妈的注意力会影响宝宝的注意力,所以在陪娃时,父母自己也要放下手机,专注陪娃别走神哦。

    在宝宝自己玩的时候,也不要一会儿喂水、一会儿问问题去打断他,这样反而会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另外,陪娃一起做安静活动时,也可以放一些舒缓的、安静的音乐,帮宝宝放松下来哦。

    用户评论

    情如薄纱

    我家孩子也很是爱动,有时还觉得吵闹不堪,不知道是不是多动症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安i

    这篇文章让我茅塞顿开,原来不是所有活泼的孩子都是多动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多动症儿童的症状描述得真切,我们家长更要了解学习孩子行为的原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这个多动症的诊断条件很明确,看来自己家孩子的活动量是正常的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人,只适合好奇~

    感觉许多孩子现在都是个体差异比较大,不能一概而论就是多动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文章里提到的治疗方法很有帮助,期待了解更多关于多动症的知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多动症可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只要及时 intervention 就好。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对孩子来说,适当的运动和玩耍非常重要,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锁感觉

    多动症的治疗需要家庭、学校和医师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效果。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月下独酌

    我原来以为多动症的孩子就是学习不佳,看来我还需要了解更多有关他们的信息。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孩子的多元发展需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泪湿青衫

    学习阅读一下相关的书籍,对认识多动症有所帮助。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该用户已上天

    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分享关于多动症的经验和建议。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多动症症状,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积极营造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希望更多人关注多动症这个疾病,对患儿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 公墓大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