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大全

关于古代和现代中药的研究:Poria Cocos

更新时间:2025 07 08 17:27:44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6次

1.《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2.《本草备要》:治忧恚惊悸(心肝不足),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口焦舌干(口为脾窍,舌为心苗。火下降则热除),咳逆(肺火)呕哕(胃火),膈中痰水(脾虚),水肿淋沥,泄泻(渗湿)遗精(益心肾。若虚寒遗溺、泄精者,又当用温热之剂峻补其下。忌用茯苓淡渗之药)。小便结者能通,多者能止(湿除则便自止),生津止渴(湿热去则津生),退热安胎。

3.《本草便读》:色本属金,功先入肺。导膀胱而利水,无非气化之神。治节以行痰,专主分消之职。假松根之余气,甘淡平和;得坤土之精英,坚贞博浓。忧恚惊悸,皆缘痰结为殃;呕吐怔忡,尽是饮邪作咎。均可审证而施治,自能对病以求方。

关于古代和现代中药的研究:Poria  Cocos

4.《本草乘雅半偈》: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5.《本草崇原》: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6.《本草从新》:治忧恚惊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口焦舌干.(口为脾窍、舌为心苗、火下降则热除。)咳逆呕哕,膈中痰水,水肿淋沥,泄泻遗精,(因湿热、故宜淡渗以清之。)小便结者能通,多者能止,(素问曰∶肺气盛则便数。)生津止渴(湿热去则津生.)功专行水伐肾。小便不禁,虚寒精滑,及阴亏而小便不利者,皆勿妄投。

7.《本草分经》:甘淡平,白者入气分,益脾宁心渗湿,功专行水,能通心气于肾,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赤茯苓入心小肠,专利湿热,余与白茯苓同。茯苓皮专行水。

8.《本草经解》: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9.《本草经集注》: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久服安魂魄,养神,不饥,延年。

10.《本草蒙筌》:为除湿行水圣药,乃养神益智仙丹。生津液缓脾,驱痰火益肺。和魂炼魄,开胃浓肠。却惊痫,安胎孕。久服耐老,延年不饥。

11.《本草求真》:故书皆载上渗脾肺之湿。下伐肝肾之邪。其气先升(清肺化源。)后降。(下降利水。)凡人病因水湿而见气逆烦满。心下结痛。呃逆呕吐。口苦舌干。水肿淋结。忧恚惊恐。及小便或涩或多者。(诸病皆从水湿所生而言。)服此皆能有效。

12.《本草新编》:助阳,利窍通便,不走精气,利血仅在腰脐,除湿行水,养神益智,生津液,暖脾,去痰火,益肺,和魂练魄,开胃浓肠,却惊痫,安胎孕,久服耐老延年。

13.《本草易读》:开心益志,健胃暖脾,利水燥湿,泄饮消痰。善安惊悸,最解烦满。退胸胁之逆气;除心腹之结痛,消气水之肿胀,止水饮之燥渴。

14.《本草择要纲目》:主治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丸大腹淋沥青膈中痰水,开胸肺,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开胃止呕逆,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小儿惊痫,女人热淋,暖腰膝,安胎,除湿益燥,缓脾生津,导气平火,开腠理,泄膀胱,疗肾积奔豚。

15.《长沙药解》: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

16.《名医别录》:无毒,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关于古代和现代中药的研究:Poria  Cocos

17.《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皆脾虚不能化水,痰饮留结诸经之疾。口焦舌干,胸有饮,则水下聚而津液不升。利小便。淡渗利水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心脾和通之效。

18.《新修本草》: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淡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久服安魂魄、养神、不饥、延年。

19.《千金翼方》: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20.《顾松园医镜》:安心神而定惊悸,止健忘,〔补心之功。〕益脾胃而治痰饮,消水肿。〔益脾除湿利水之功。〕除呕吐而止泄泻,〔以其能和中益气也。〕疗咳逆而理痰壅。〔以其能导气降火也。〕能利小便,〔味甘淡渗,其性上行,滋水之源而下降,利小便。〕堪伐肾邪。〔能降肾经水泛之痰,又治奔豚之症。

21.《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闹也。

22.《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23.《汤液本草》: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24.《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25.《本草正》: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损目,久弱极不相宜。若以人乳拌晒,乳粉既多,补阴亦妙。

26.《药品化义》:白茯苓,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淡属土,用补脾阴,土旺生金,兼益肺气。主治脾胃不和,泄泻腹胀,胸胁逆气,忧思烦满,胎气少安,魂魄惊跳,膈问痰气。盖甘补则脾脏受益,中气既和,则津液白生,口焦舌干烦渴亦解。又治下部湿热,淋疬水肿,便溺黄赤,腰脐不利,停蓄邪水。盖淡渗则膀胱得养,肾气既旺,则腰脐间血自利,津道流行,益肺于上源,补脾于中部,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通调水道,以输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涩而能利。

27.《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28.《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29.《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30.《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B-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腺嘌呤及钙、镁、磷、铁、钠、钾、锰等无机元素。

2.作用:本品有调节免疫、利尿、化石、保肝、抗白血病、抗肿瘤、抗菌、降血糖、抗寒、抗疲劳、改善大脑记忆功及抗衰老等作用。

【备注】关于茯苓的用法。《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茯苓若作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提示茯苓当切片或捣末入煎,方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用户评论

虚伪了的真心

喜欢吃红薯也经常梦到茯苓,这说明我的身体很需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绝版女子

我爷爷老中医说,茯苓对安神很好用,自己试试看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德花瓣

最近压力大,睡眠质量不太好,应该去搜一下茯苓的用法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山暮雪

中药很有历史底蕴,茯苓这么古老就证明它真有效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阳光还感觉冷

中医养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欢迎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之前看电视剧里好像有提到茯苓可以治水肿?是真的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采姑娘的小蘑菇

要好好学习中药知识吧,说不定哪天用得上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念,爱

传统医学真是宝库啊,好多好东西都藏在里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茯苓有什么具体的功效?能不能跟我说一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中医治病注重整体调理,很有道理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望的后半生

我打算学习一点中药知识,方便自己养生保健。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感觉古今研究结合更能体现茯苓的价值和作用!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幸好是你

希望能够把传统医药文化传承下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挽手余生ら

我觉得中医很有意思,想要了解更多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叹★尘世美

中药确实值得我们深究和挖掘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荒野情趣

我很喜欢学习历史上的药材知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研究茯苓的功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健康益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中医养生不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生活的保健首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 公墓大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