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 09 18 04:29:37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8次
最近是不是总觉得嘴干舌燥、喝水也不解渴?以为是“上火”,却怎么都调不过来?有些身体的小毛病,看似不起眼,实则暗藏玄机。
你以为是换季火气大,医生却告诉你可能是糖尿病正在悄悄“上线”。糖尿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它的魔爪,早已伸向了年轻人,甚至二三十岁的白领、学生。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冰冷的数据。根据《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且增长趋势明显年轻化。
更可怕的是,有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他们不是不关注健康,而是没把那些“看起来不严重”的信号放在心上。
接诊时,我见过太多“后知后觉”的患者,等到血糖飙高,才追悔莫及。那时候,不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
那口干、乏力、爱饿、频尿,这些常见的小症状,真的是“火气大”吗?还是糖尿病在敲门?
我有一位老病人,五十出头,做小生意的,常年熬夜应酬。他第一次来找我,是因为“口干、尿多、体重突然掉了十几斤”。
他以为是“肝火旺”,还去买了几味中药清热解毒。直到某天凌晨,他突然头晕眼花、心跳加速,被家人送来急诊,我们一查:空腹血糖高达18mmol/L,酮体阳性,已经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边缘。
他当时很懊悔,说自己早就发现不对劲,只是没往糖尿病那方面想。这样的案例,我见得太多了。
糖尿病早期的表现,往往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上火”或“压力大”。
下面这些看似“小病小痛”的表现,其实是糖尿病拉响的警报:
一是口干舌燥,怎么喝水都不解渴;二是尿频尿急,尤其是晚上起来上厕所多;三是胃口大开但体重却掉得很快;四是容易疲乏没精神;五是皮肤干痒,反复感染;六是视力波动,看东西模糊;
七是伤口不易愈合,总是好不了。
这七个信号,任何一个单独出现可能问题不大,但如果你中了三条以上,尤其是合并家族史、肥胖、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等危险因素时,一定要尽早筛查血糖。
很多人都听过糖尿病的经典“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在临床上,这种典型表现其实并不常见。
尤其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三多”症状,反而表现得很“低调”。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多亚健康状态被当作“正常”,比如:白天犯困、晚上失眠、莫名焦虑,甚至只是皮肤有点痒、手脚发麻,就被我们忽略了。
曾有一位30岁的IT男,身体壮实,平时爱喝奶茶、碳酸饮料,工作忙到经常外卖叫个不停。他自觉“身体倍儿棒”,直到公司体检发现空腹血糖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7%,已经满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他懵了:“我才三十岁,怎么就得糖尿病了?”我告诉他:“糖尿病不看年纪,只看你的生活方式。”
研究显示,高糖高脂饮食、久坐不动、长期熬夜,是年轻人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三大主因。
不少人体检查血糖正常,就放松警惕。但我要提醒大家,糖尿病不是“一刀切”的病,它有一个“潜伏期”,也就是我们说的“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高于正常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6.1-11.0mmol/L,就属于糖尿病前期。
这个阶段,很多人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逆转”回正常的。但如果掉以轻心,5年内有超过一半的人会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
我有个老同学,十年前体检血糖6.3,被医生提醒注意饮食锻炼。他嘴上“嗯嗯”,实际上没当回事。去年再查,血糖已破10,开始吃药控制。这类“拖出来”的糖尿病,是最可惜的。
说句实话,糖尿病现在真的不是“少数人的病”,是“谁都有可能”的病。尤其是以下这几类人,要特别注意: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三高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或腹型肥胖者(女性腰围>80cm,男性>90cm);长期熬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的人;曾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体检发现血糖偏高但未达糖尿病标准者。
如果你属于上述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有条件可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很多年轻人对“糖尿病”这三个字无感,觉得那是“中老年人才得的病”。但现实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时间炸弹,一旦爆发,后果比你想象的严重。
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可能失明)、糖尿病足(严重者需截肢)、肾病(发展成尿毒症)、神经病变(麻木、刺痛)、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心梗)等。
而且这些都是不可逆的、终身性的伤害。
别等到并发症找上门,才开始后悔年轻时的不在乎。
糖尿病的预防,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最关键的,是从生活方式入手。
饮食方面,控制总能量摄入,减少高GI(升糖指数)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甜饮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豆类。
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
睡眠和作息也不容忽视,长期熬夜会干扰胰岛素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
心理调节也很重要,长期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分泌应激激素,也会影响血糖水平。
现在网上很多所谓的“降糖神方”“糖尿病逆转营养法”,我要给大家泼个冷水:目前没有哪种保健品或食疗可以代替正规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有些人吃苦瓜胶囊、桑叶茶、葛根粉,指望“不吃药也能控糖”,结果耽误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真正有效的控糖手段,还是科学饮食、规律运动、按需用药、定期监测。
如果你最近老是觉得“火气大”,又总是口干、尿多、乏力,不要只想着去喝凉茶、拔火罐。这些“火”,可能是血糖在警告你。
糖尿病不是一下子“爆发”的,它是长年累月生活方式堆积的结果。越早发现,越早干预,越有可能避免终身吃药的命运。
别等到血糖飙高、并发症来袭时才追悔莫及。真正的聪明人,是在身体还没出事时,就开始布局健康的那一群人。
参考文献:
[1]王丽萍, 赵春华, 丁继红. 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 15(3): 161-168.
[2]陈雯, 李志勇. 糖尿病前期干预的重要性与策略分析[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 38(5): 394-399.
我们都知道柿子是一种水果,不管是红红火火的熟柿子,还是青青白白的硬柿子都非常的美味,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吃,但是在我们吃柿子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柿子叶有什么用
柴胡——发散风热药柴胡(学名:Bupleurum chinense DC.)是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材之一。柴胡具有以下主要功效和应用:1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是一种疾病,应该是一种体质状态,这种体质状态,黄煌教授称之为“柴胡体质”。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
上回黄药师说到,现代很多女性常常因为压力大,情绪不佳,一体检常常发现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其实,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青壮年还是中老年,如果压力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
大家好,我是刘医生。小柴胡颗粒这个药大家都很熟悉,主要是用来清热解表,疏肝和胃。是调气调肝的第一药方,很多方子都是在他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的。我们常说百病良方小柴胡
今天讲的这味中药叫【柴胡】,属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它在我们中医里分量很重,经常用到,无论是治疗各类型的感冒,还是疏肝解郁祛除气滞病,都用的非常多而且广泛,因
用户评论
感觉自己经常口渴,是不是要提醒自己关注一下血糖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就总觉得容易疲劳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是血糖问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怎么运动,平时也没注意饮食,竟然还可能有糖尿病的可能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好医生把早期症状都总结出来了,这样可以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了年纪的人好像就容易口渴,不知道有没有别的症状需要注意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以为尿频就是普通的情况,没想到和糖尿病也有关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医生说关注糖尿病早期七大预警信号,那具体是哪些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要好好学习一下这些糖尿病的症状了,预防更重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平时如果感觉身体不对劲就应该及时去医生那里问问。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尿病好像越来越常见了,现在年轻人都得注意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家里长辈都有糖尿病,我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医生这篇文章科普的很详细,让我明白了糖尿病不是一蹴而就的病。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血糖波动也会导致很多身体不适啊,感觉自己要好好管理饮食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经常熬夜和吃太油腻真的会加重身体负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确实容易感到口渴,下次去医院检查一下血糖值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家一定要多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定期体检真的很重要,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七大预警信号真眼开,我要好好记住,早点预防糖尿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更多人了解到这些糖尿病知识,做好日常的健康管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