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 09 18 03:05:18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9次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从来不是你以为的“尿多”。真正的危险,常常隐藏在最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里。
很多人对糖尿病的理解,停留在“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这“三多”症状上。
但事实是,等你真正出现尿多、口渴等典型表现时,胰岛功能可能已经受损超过70%。在那之前,身体早已发出警告,只是你没有听见。
有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已超过5亿,而其中超过70%的人对此毫无察觉。更令人警觉的是——不少人即使体检查出血糖偏高,也未引起重视,直到出现并发症才匆匆就医。
那么,糖尿病在真正“开始”的时候,到底有哪些隐蔽的信号?它们藏在哪里?又该如何识别?
一、吃得正常,却总感觉疲惫?这不是“累”,可能是胰岛在求救
糖尿病的第一个隐秘信号,不是尿频,不是口渴,而是——异常的疲劳感。尤其是那种“睡再多也不解乏”的疲倦,很多人归咎于熬夜、压力大、缺乏锻炼。但实际上,这种疲劳可能源于葡萄糖在体内无法被有效利用。
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胰岛素抵抗已经开始,血糖升高,但细胞却“饿”着。这种“高糖饿状态”让身体仿佛背着沉重负担,动一动就累。
西医解释为:在糖代谢异常时,身体无法通过正常方式将血糖转化为能量,反而调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产生酮体,进一步加重代谢负担。
中医则称之为“气阴两虚”“脾失健运”。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虚,身体就会表现为乏力、倦怠、头昏、四肢沉重。
这种疲劳,不伴随明显诱因,不因休息而缓解,往往出现在中年人群中,特别是久坐、压力大的人群。
如果你发现自己吃得不多却总提不起精神,别再以为只是“累了”,很可能是糖代谢系统已经在悄悄崩溃。
二、皮肤总是发痒,却找不到原因?可能是血糖在皮下捣乱
第二个信号,藏在皮肤——瘙痒却没有明显皮疹,尤其在小腿、踝部、背部反复发作的瘙痒感。
不少人跑遍皮肤科、用了激素药膏也无效,最后才发现问题根源在血糖。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造成毛细血管病变、微循环不畅,皮肤处于慢性脱水状态,而且免疫力下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瘙痒、干裂,甚至反复感染。
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尤其在糖尿病前期,皮肤微循环已经受损,但尚未表现为糖尿病典型症状,因此极容易被忽视。
中医对此的认知更为细腻。《黄帝内经》早有记载:“血虚生风,风燥肌肤。”意思是体内阴血不足,风邪内动,导致皮肤瘙痒。糖尿病前期多属阴虚内热,其“热”灼津,皮肤干燥瘙痒,正是外在表现。
特别提示:如果你皮肤反复瘙痒,但无疹、无蚊虫叮咬、无皮肤病史,也未服用新药,请务必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三、视力忽明忽暗,不一定是老花眼,而是糖分堵住了眼底血管
第三个信号,出现在眼睛——视力模糊、眼前浮动黑影、看东西时明暗不定。
不少人一出现视力问题,第一反应是“年纪大了,老花眼”;或者以为是长时间用眼疲劳。但实际上,眼底毛细血管是全身最早受高血糖损伤的组织之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就可能表现为视物模糊、眼前漂浮小黑点、夜间视力下降等。这些变化有时持续几天,有时几小时恢复,极为隐蔽。
据《中华眼底病杂志》发布的数据,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已有超过12%的人出现眼底微血管异常,而大多数人并未察觉。
从中医角度来说,肝开窍于目,糖尿病本属“消渴”范畴,多因阴虚火旺,灼伤肝肾两脏,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故而视物昏花、干涩流泪。
如果你发现自己近来视力忽明忽暗、夜间看不清东西,尤其是原本没有眼病史的人,请不要掉以轻心,有必要做一个眼底检查。
为什么这些“非典型”症状更值得警惕?
因为它们出现在真正的血糖飙升之前。
糖尿病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的前奏,往往是一场持续数年的“代谢混乱”。而这场混乱,不会通过“三多”来提醒你,而是以更隐蔽的方式,慢慢侵蚀你的身体。
身体已经给出了信号,只是你听得太晚。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在出现这些早期症状时,往往选择“再观察看看”,等到确诊时,胰岛功能已经接近枯竭。
而根据《2024年中国糖尿病防控蓝皮书》数据,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将缩短6-8年,且有40%以上在5年内出现并发症。
中医与西医的联手,让预警更早一步
现代医学通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等指标来判断糖尿病风险,而中医则擅长从“未病”角度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察觉身体微妙变化。
比如:舌红少苔、口干咽燥、尿黄便干、情绪烦躁、夜间多梦,这些在中医看来,可能是“阴虚”体质的表现,而阴虚正是糖尿病前期常见体质。
将两者结合使用,不仅可以早发现,更可以早干预。
如何做?3条实用建议,远离糖尿病边缘
每年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比空腹血糖更准确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避免了偶然偏高或偏低的干扰。
正常值应<5.7%,若超过6.0%,需引起高度警惕。
每周3次“饭后快走30分钟”,比空腹运动更有效
饭后运动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研究显示,饭后45分钟内步行30分钟,可将血糖峰值降低约20%。
适当使用中成药调理“阴虚火旺”体质
如玉泉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均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口干、心烦、便秘等“糖尿病前期”常见表现。
结语:糖尿病的陷阱,从不在显眼处
它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你疲倦的背后、皮肤的瘙痒中、模糊的视线里。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等到确诊后才去应对,而是在身体微妙变化时就能察觉并调整。因为一旦进入糖尿病轨道,生活质量、寿命、心理压力,都将被彻底改写。
请记住,糖尿病不是老年病,也不是胖人才有。它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产物,是身体对“过度消耗”的沉默反击。而识破它的机会,只有一次。
参考文献:
[1]王伟,赵丽娟,刘庆,等. 糖尿病前期人群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2):85-89.
[2]李志刚,韩雪. 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机制探讨[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10):1022-1025.
我们都知道柿子是一种水果,不管是红红火火的熟柿子,还是青青白白的硬柿子都非常的美味,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吃,但是在我们吃柿子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柿子叶有什么用
柴胡——发散风热药柴胡(学名:Bupleurum chinense DC.)是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材之一。柴胡具有以下主要功效和应用:1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是一种疾病,应该是一种体质状态,这种体质状态,黄煌教授称之为“柴胡体质”。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
上回黄药师说到,现代很多女性常常因为压力大,情绪不佳,一体检常常发现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其实,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青壮年还是中老年,如果压力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
大家好,我是刘医生。小柴胡颗粒这个药大家都很熟悉,主要是用来清热解表,疏肝和胃。是调气调肝的第一药方,很多方子都是在他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的。我们常说百病良方小柴胡
今天讲的这味中药叫【柴胡】,属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它在我们中医里分量很重,经常用到,无论是治疗各类型的感冒,还是疏肝解郁祛除气滞病,都用的非常多而且广泛,因
用户评论
我朋友去年检查出来是血糖偏高,还好发现得早,现在严格控制饮食效果还不错!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以前总以为血糖升高就是肚子饿的时候才会血糖偏高,真是没想到还有这些症状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尿病早期真的不容易察觉啊,还是要多关注身体的信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把血糖高的表现都忽略了,要改改懒惰的生活习惯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个信号,一个都不能少!医生说的很有道理,要注意身体健康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医生说得太对啦,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不要小瞧这些微小的征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也出现过这几个症状,幸好及时就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糖尿病还有这些表现啊,看来要定期身体检查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的健康忽视了,要像医生说的那样,留心观察身体的变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息量很大,收藏起来以后仔细看看,提醒我好好 menjaga kesehatan!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这些知识,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比较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尿病真的很多人都容易得啊,平时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医生真是太专业了,这种早发现的知识特别实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各种疾病都越来越常见,一定要注重保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了,以后要多关注身体状况的变化!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尿病确实要重视,特别是对于偏高血糖的人来说更要注意饮食控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健康真的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真的很重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