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公墓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墓大全

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率主要在中年和年轻人中,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更新时间:2025 09 09 20:02:52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1次

一、慢性荨麻疹症状令人困扰,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1、概述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以风团和瘙痒为主,整理发现99.4%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98.3%的患者伴随风团发作,风团直径大小不一,均能在12小时内消退,研究发现荨麻疹的并发症以呼吸困难为主,比重占20.7%,其次是腹痛和关节痛等。

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率主要在中年和年轻人中,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也有研究者证明,荨麻疹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病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咽炎。因该病发作时风团数目较多、瘙痒程度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调查发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大多都存在睡眠紊乱和焦虑抑郁等问题。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极其复杂,大部分患者难以找到确切的致病原因。而目前已知的常见病因有食物、药物、感染、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物理因素、精神及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等。

2、发病机制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至今尚未确切。目前考虑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并释放组胺,而合成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致真皮水肿,从而发生风团。研究发现引起肥大细胞活化的机制主要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与免疫相关的主要机制是I型变态反应,II型、III型、甚至IV型变态反应。

其中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最为明确,其特异性的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与肥大细胞表面FceRI受体结合,释放出组胺及其他炎性活性物质,引起红斑风团伴瘙痒等不适症状。II型变态反应:通常见于输血、新生儿溶血或由内服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C3a和C5a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诱发荨麻疹发作。

III型变态反应为血管炎型,它最常见的抗原有血清制剂和药物。IV型变态反应大多与T细胞活化肥大细胞相关。非免疫机制在荨麻疹中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非免疫机制有两种:一种是由肥大细胞直接释放引起,譬如有鸦片制剂、可卡因、放射造影剂、蛇毒等。

通过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激肽等化学介质产生炎症反应;另外一种是由花生酸代谢产物引起,比如在服用阿司匹林或苯甲酸盐等药物后致炎性介质花生四烯酸代谢障碍,从而诱导慢性荨麻疹的反复发作及加重。

二、了解慢性荨麻疹的西医病因,部分食物容易引发过敏,患者还需警惕

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率主要在中年和年轻人中,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1、食物因素

蛋白类食物最易引起人们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动物蛋白,如鱼虾蟹海鲜类、蛋奶类食物,植物类食物中常见的雪菜、芥菜、香菜。纳入研究253例荨麻疹患者,探查分析荨麻疹过敏原特点,发现海鲜类、淡水鱼、花生等食物性过敏源尤为突出。近年研究报道的果蔬中常见的致敏物有芒果、菠萝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常见的有防腐剂、赋形剂、色素、调味剂及香精等各类各式的食品添加剂,同样也是导致过敏反应发生,诱发荨麻疹的重要因素。食物是急性荨麻疹的常见病因,但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并不密切。

2、药物因素

青霉素类、磺胺类、血清制剂、疫苗等药物常引起I型变态反应,一部分药物如青霉素类、血清制剂、疫苗等,均可通过引发机体的超敏反应而诱发荨麻疹;有一部分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诱发荨麻疹。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可通过5-脂氧酶活化蛋白和环氧酶引起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作。

3、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HP及寄生虫感染等均可诱发荨麻疹,急性荨麻疹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所以如果能及时发现病因,找出感染灶、针对病因治疗后期以改善其症状及体征。

4、内科及系统性疾病因素

临床上一些内科疾病可诱发荨麻疹,系统性疾病中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亢等等。研究发现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异常可能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并且发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发作频率有一定的关联。国外有研究报道,人们的内分泌失调或身体代谢失常、或是体内有恶性物质的肿瘤等等,均有伴发荨麻疹的可能性。

5、其他

粉尘、屋尘螨、动物的皮屑和毛发、霉菌、花粉、挥发性化学品等均可通过人体呼吸道,同时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物理及环境因素包括如冷、热、机械运动、日光、压力、居住环境改变等,均有可能致荨麻疹发病。人们的紧张情绪、焦虑抑郁状态均有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可能。

精神因素如紧张、抑郁、焦虑等与荨麻疹的发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现代研究已经证明P物质、其他神经肽均可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诱发荨麻疹。遗传因素也是慢性荨麻疹病因的其中之一,CACNAIC基因中的rs58619945位点在患者中的A/G突变可能与CSU的发病相关。

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率主要在中年和年轻人中,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三、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治疗荨麻疹的首选药物是抗组胺药物

1、中医治疗

消风散是中医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方剂,出自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中,主要用于瘾疹、疥疮的治疗。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抑制复发。当归饮子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依据目前研究来看,治疗慢性荨麻疹已有坚实的研究基石。

当归饮子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疗效是确切真实的,可能与其外周血的CC型趋化因子的下降有关。口服当归饮子加减方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且研究表明其复发率明显降低。玉屏风出自元代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中,方由黄芪、防风、白术三味中药组成,在各科疾患中均得到广泛运用。

2、西医治疗

目前治疗荨麻疹的首选药物是抗组胺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组胺与H1或H2受体结合,最终达到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抗组胺药可分为H1受体结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类。H1受体阻滞剂目前有3代,第一代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有:氯苯那敏、赛庚啶、异丙嗪、羟嗪、苯海拉明等。

这类药物相对较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从而产生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所以针对驾驶员、精准作业人员、高空操作人员等人群有相对的局限性;第二代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常见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等。

不仅克服第一代的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还能通过反向激动剂作用来抑制其他抗炎介质释放,从而达到系统性抗过敏,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相对广泛,常用于皮肤病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药物,临床常用的例如:泼尼松。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及2014版欧洲指南均推荐应用于急危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不主张给予病情稳定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因为副作用较多,以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具有依赖性,故应尽量避免长期应用,减少其产生一系列副作用的可能。

临床应用较多的免疫调节剂有卡介菌素、复方甘草酸苷、丙种球蛋白等,通常针对在传统药物治疗无效后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甘草酸制剂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功效,目前研究发现,复方甘草酸苷、卡介菌素常与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用户评论

红尘滚滚

哎哟,我就是中青年啊,我最近也是好容易被荨麻疹困扰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冷低能儿

听说是基因和环境引起的?那看来遗传也占一部分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我的阿姨一直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挺常有荨麻疹的,现在还好了一些,希望能慢慢好起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心爱人i

原来女性更容易啊!不知道是荷尔蒙问题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笙墨染

我也是女的,真烦这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 macht mich verrückt!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泡泡龙

我记得以前邻居说过类似的,说他妈妈就是经常受这毛病困扰,现在好了起来后才比较安心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扎心

我老公也经常有皮肤过敏,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有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看来得注意保养身体了,少熬夜多吃水果蔬菜!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希望能找到好的治疗方案,早日摆脱这恼人的问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烟雨

我的朋友有荨麻疹的时候确实很难看,会很痛肿胀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失心疯i

感觉这种皮肤病真是太让人头疼了,不知道现在有哪些最新的治疗方法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听说有些人是吃什么过敏的食物就容易出 hives?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巷青灯

有没有人知道哪些食物比较容易引发荨麻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的对白

我朋友说她吃了海鲜后就好了很多,看来还是要注意饮食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城暮雨

真希望医生能研发出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治疗这种慢性皮肤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良人凉人

我也是年纪轻轻就出现荨麻疹了,真的很烦躁...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以前上学的时候好几个同学都有荨麻疹,当时都没什么好的办法治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建议大家多关注自己身体的状况,一旦发现皮肤问题要及时就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搞搞嗎妹妹

希望更多相关知识能被 publicized, 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慢性荨麻疹!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 公墓大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