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 08 15 20:21:17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2次
■张叔勇
今年的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一切都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说的节奏来。小区中有些栽培的应季花卉开得正好,诸如美人蕉、千屈菜等,不过我还是有些怀念那些山野中的野花野草,这个时节,益母草、夏至草、夏枯草应该也到了该采收的时候了。
夏枯草应该是上述几种植物中与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植物了,这主要归功于市面上热销的一种消暑凉茶——王老吉,主要配方中就含有夏枯草。但是在野外自然生长的夏枯草长什么样,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事实上夏枯草在中国分布很广泛,西伯利亚、西亚、北非、欧洲各地及北美洲等温带地区及热带山区也有分布,我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维多利亚州的一处山谷里面也见过野生的夏枯草。它常常生于路旁,在水沟、草坡、灌丛等处较为常见。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属于唇形科夏枯草属,这个属在我国有夏枯草、山菠菜等4种,此外尚有夏枯草白花变种及狭叶变种。需要说明的是,有一种叫作白毛夏枯草的植物,其实是唇形科筋骨草属的;此外,益母草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之为夏枯草。相对于唇形科的风轮菜等属的植物,夏枯草算是较好辨认的,尤其在开花的时候,轮状花序密集成顶生假穗状花序,是其识别特征之一,枯萎后的花序看起来更是像小的麦穗或者小棒槌,所以古时便有“麦穗夏枯草”“棒槌草”等别名。
夏枯草因冬至生、夏至枯而得名。中国历代对夏枯草的认识由来已久,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下经中已有关于夏枯草的记载,当时还有夕句、乃东的别名。在《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述中,夏枯草“主热瘰疬、鼠瘘、头创、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有诸多功效,但是下经中的这些中草药,多数是有明显副作用的,不宜长期服用。
有意思的是,不仅仅是传统中医药认为夏枯草疗效甚广,西方国家同样如此,这从夏枯草的英文名“Selfheal”可见一斑。目前国内外关于夏枯草活性成分的研究十分活跃,涉及降压、降糖、抗菌、抗炎、抗过敏及抗病毒等诸多领域。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和夏枯草有关的药物——夏桑菊,据记载曾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疫病流行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现在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其对甲流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夏桑菊仅以夏枯草、桑叶和野菊入药,却疗效显著,除去配伍不谈,分开来单看,这三种植物竟然也各自都有抗病毒成分存在。看来古人的配方,还是颇有一些科学的物质基础的。
瘿病是指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瘿病的记载《吕氏春秋》曰:“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释名.释疾病》曰:“瘿,婴也
夏枯草 张叔勇摄■张叔勇今年的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一切都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说的节奏来。小区中有些栽培的应季花卉开得正好,诸
有一种现在正当时的植物,在野外经常可以看见,你如果将它拔回家种在花盆里,根本不用你太操心,它就能长得好好的,开的花很漂亮,放在家里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还有食疗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通讯员 宋莉萍 黄诗敏临近芒种,暑热暴雨,此时养生,是否只能清热消暑不能进补?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科主任陈秀华表示,夏季药膳也
1。找到WLAN设置首先,解锁您的iPhone,然后转到主屏幕。在主屏幕上,您可以找到齿轮形状的图标,即设置应用程序。单击它输入设置接口。在“设置接口”中,您将
用户评论
夏枯草真的挺神奇啊,听说降压降糖还能对抗过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蛮喜欢喝夏枯草茶的,觉得清凉舒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夏天吃点夏枯草能降温一降火气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爷爷以前说夏枯草很好用,不知道是真的还是骗我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什么不能长期服用呢?这让我有点疑惑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起来夏枯草还不错啊,有机会可以试试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夏枯草只是清凉解暑的植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很有兴趣了解一下它的降压降糖功效怎么实现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就有点血压高,要不要试试夏枯草?听听专家意见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枯草这么厉害,那为什么不常用呢?有副作用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我还得好好研究一下夏枯草的相关知识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长期服用夏枯草会有哪些影响呢?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健康很重视,听起来夏枯草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什么适合长期服用的替代品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咨询一下医生,看看我是否适合吃夏枯草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喜欢食药同源的产品,这样感觉更安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夏枯草有了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夏枯草的研究成果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是老话,健康很重要,预防为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