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 08 27 16:21:11 作者 :庆美网 围观 : 3次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中说“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此句中的“神”,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也就是脑的思维功能。
中医认为,神藏于心,其表现在目,所以眼之能视,主要受心主使。所以,在中医的世界里,眼睛真的是“心灵的窗口”。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长时间对着电脑手机之后,视力下降、眼干、眼涩、眼花、流眼泪、眼睛红肿等眼部问题就会出现。无奈的是,作为现代人,又无法完全避免电子产品,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对眼睛的伤害呢?
运目养生法
01
发展源流
眼睛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损伤和伤害,保护眼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点,不仅十分注重眼睛的保护,还发现了养护眼睛的方法。
先秦两汉时期的人就已经开始注重眼睛的保护了。《太清导引养生经》中彭祖导引图中描述为“举手左右导引,以手掩两耳,以指掐两脉边五通。令人目明,发黑不白,治头风。”强调运用导引之术,可令人明目,以此来保护眼睛。
魏晋至隋唐时期,目常运导引方法充分发展。
东晋葛洪的著作《抱朴子》记载,“或问明目之道,抱朴子曰,能引三焦之异景,召大火于南离,洗之以明石,熨之以阳光。”其中“熨之以阳光”的意思就是双手合掌搓热之后,将发热的手掌贴在眼眶之上,同时做左右抚摸如洗眼的动作,这样就可以使眼睛明亮。
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中记载“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眦,令人目明。”对于明目的动作在文字上有着非常清楚的记载,双手合掌搓热之后,放在眼睛上,并按揉眼睛的上下眼角。
药王孙思邈所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对于目常运也有相应的文字记载“摩两手以治双目,久之,令人目自明。”“每夕行气毕,叩齿、摩眼、押(拔头)、拔耳、挽发、放腰,然后掣足仰振,数八十九十而止。”通过对眼睛的按摩和左右转动,达到保护眼睛,明目的目的。
明朝的养生家冷谦,根据前人以及自己的养生健身经验,写了这本《修龄要旨》的养生专著,在书中的起居调摄篇,记载“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旋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冷谦注重“目宜常运”将其称为运睛。
乾隆皇帝注重讲求“十常四勿”,其中就有“常运睛”这一条。
2014年5月,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印发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公告,其中就收载了运目法。
02
养生功效
● 明目亮眼,缓解眼部疾病,改善视力
运目,眼球上下左右的转动,眼周的肌肉也会得到充分的拉伸和舒展,避免眼球一直保持同一动作,使眼周的经络以及气血可以顺畅的流通,及时的排出眼部产生的“垃圾”。
这样长期的坚持眼睛锻炼,就会让眼周的各个组织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使得眼睛逐渐明亮。老年人长时间坚持运目,还可改善老花眼。
反过来讲,眼睛明亮说明肝经以及气血都是正常的。
目与五脏都有着关联,但毫无疑问,目与肝关系最密切。“肝开窍于目”,“肝气升运目,轻清之血,乃滋目止血也。”
气血通过肝经上行以养目,眼睛有病,肝经也会不畅,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穴亏虚,视物不明,肝火上炎,目赤疼痛。
● 调和五脏、提升正气
大家可能会疑惑,运目不是改善视力,与眼部相关吗,怎么能提升正气呢?
眼睛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五个部分,分别对应脾、心、肺、肝、肾五脏,故有“眼通五脏,气贯五轮”,运目可以促进五脏逐渐健旺,气血津液充盈,身体强壮,抵御外邪。
● 缓解压力
众所周知,长期的视疲劳,或者严重的视疲劳不仅会出现眼睛方面的疾病,还会导致大脑疲劳,身体疲劳,心理压力过大这些危害。
例如,长期的视疲劳,眼睛周围气血运行障碍,逐渐导致大脑气血供应不足,出现记忆力减退,头疼等症状,我们一定要警惕这样的情况,及时的运目放松眼睛,缓解各种疲劳和压力。
03
具体操作方法
①第一步:闭目养神
闭上双眼,休息眼睛,肩颈放松,脑海中不要想任何事情,尽量的放松自己,让眼睛得到充分地休息3-5分钟。
②第二步:运目养眼
闭眼,然后用力睁眼急视,向左、上、右、下四个方向以此转动眼球;然后再闭眼,用力睁开眼睛急视,向右、上、左、下四个方向转动眼球。这样循环几次。
摩擦两掌,让手心发热,熨贴在两眼睛上,然后用两手大拇,轻轻摩擦揩眼,按揉眼周的穴位。
③第三步:远近循回
起身离开电脑桌,来到窗边,向远眺望,避开障碍物,看的越远越好,然后慢慢的视线拉回近处,这样循环数次。
坚持目常运这一动作,可保护视力,预防眼睛疾病,解除眼睛疲劳,久而久之还会让头脑更灵活,人也越来精神。
护眼即是护精血,还有这些护眼方法可用
我们的眼睛要发挥正常视物的生理功能,需要靠全身脏腑来供给能量,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其中以肝血和肾精最重要。
眼睛是身体的能源消耗器官,因此中医有“久视伤血”的说法,而中医又有肝肾同源或精血同源的说法,所以久视也伤精。
从这个角度看,养护视力就是在养护人体的精血。
其他护眼方法推荐
按揉护眼穴
阴跷脉、阳跷脉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肾经照海穴,按压刺激这两个穴位有助于濡养双目气血。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申脉穴,位于外踝直下的凹陷中,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
具体操作方法:每晚洗脚后和早晨起床前用拇指和中指(或食指)对按二穴3分钟~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有助于使精血上输于目。
局部热敷
用热毛巾敷眼,或双手掌心搓热捂住整个眼眶烘烤。
每日3次,每次3分钟~5分钟,对睛明穴、承泣穴、瞳子髎穴等局部穴位均有作用,有助于保障局部经络(主要是足三阳经)的通畅,改善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眼部干涩、不耐久视、迎风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
中药足浴
取菟丝子、枸杞子、当归、鸡血藤各30克,肉桂、桔梗各3克。
水煎液,每晚趁热泡脚,温度以能耐受为宜。
每次泡5分钟~10分钟,以微微汗出为宜。适合精血不足之人护眼使用。
中药熏眼
用枸杞子、菊花、石斛、麦冬、桑叶、荆芥穗、木贼草、银花、薄荷各6克,煎水熏眼。
对津液不润,或阴血亏虚,或由阳气不能敷布津液导致的干眼症、视疲劳有一定疗效。
药食养生
养生需根据各人体质、证型不一而方法各异。
干眼症、视疲劳、迎风流泪、白内障等眼病,多由于精血不足,可用黄精5克、山药10克、薏苡仁10克、桑椹子10克、核桃仁10克、枸杞子5克、黑芝麻5克、大枣2枚、陈皮5克、龙眼肉5克、百合5克、白扁豆5克、莲子5克、芡实5克、生姜3片、玫瑰花2克、绿萼梅2克、九香虫6克、珍珠母10克、石决明10克、菊花3克,煮粥或炖鸽子食汤。
可舒肝养肝、健脾补肾、清肝明目。
日常用眼指南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 坐姿要端正,肩背要挺直,视距要保持。
√ 少看手机、电脑、电视、电影,视频终端宜低于双眼水平面,每次看不宜超过40分钟,观看时注意有意识地周期性眨眼。
√ 眼疾重症患者观看不能超过半小时,看听结合,甚至能听的尽量少看或不看。
定时活动休息
√ 多活动颈肩部肌肉,坚持体育锻炼,每日户外活动至少1小时,最好2小时。
√ 工作、学习间隙,做到精神放松,多闭目养神。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良好的生活习惯
√ 不熬夜,早休息。节制性生活。
√ 戒烟限酒,忌辛辣刺激和生冷寒凉饮食。
√ 减少或避免环境干燥(如使用空调)。
√ 女性避免眼部化浓妆。
注意眼部养护
√ 有眼部炎症的患者避免佩戴隐形眼镜。
1。在LOL官方中进行大声笑隐藏的子征服:直接在Baidu上搜索“英雄联盟隐藏段查询系统”,然后从“搜索结果”列表中选择图片中显示的入口。2。输入LOL隐藏的子
临洮公安 2022-10-23 18:40 发表于甘肃迷离,到了晚上倍儿精神……睡觉是大事多睡或少睡都不利于身体健康但相关调查表明失眠和晚睡的人群占绝大多数对普
#健康2023#1.右佐匹克隆:是一种新型非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属于环吡咯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没有明显的抗焦虑、肌松、抗惊厥和遗忘作用。口服后
1、佐匹克隆: 用途: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副作用:常见味觉障碍;少见胃肠功能障碍(恶心、呕吐)、口干、眩晕、困倦、头痛;偶见轻度头晕、共济失调、过敏、攻击倾
用户评论
听起来很有意思啊,这种方法能改善视野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健康是多方面的,调和五个脏腑的确很重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升正气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简单解释一下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这个养生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孙思邈是我认识的医学家之一,他写的书很有道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期待能够尝试这种养生方法,看看效果如何。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明目亮眼是很多人都渴望的状态,希望能通过这个方法实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关注中医养生, 听起来这套方法挺全面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调和五脏对于身体健康很重要,我以前就尝试过相关的锻炼方式!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升正气能让身体更抗病吗? 是有科学依据的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养生是需要坚持的, 我希望能找到合适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养生方法能否达到保健的效果呢? 想了解它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标题很有信息量,让我对孙思邈这个养生方式更感兴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医养生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很高兴看到新的方法出现。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明目亮眼、调和五脏的方法,是不是可以用于预防某些病症?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常希望能了解更多有关养生的信息! <br>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习一些中医养生知识很不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这种养生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